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蒙古包的迁徙
来源:内蒙古文化网      作者:
时间:2015年10月15日 10:45

  1. 游牧与迁徙

  蒙古人的游牧,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小游牧是在固定地盘上四季轮牧。大游牧是赶着牲畜离开家园,进行几千、几万里的大迁徙。蒙古人的大游牧的迁徙方式,一直延续到北宋末期。满清皇帝对蒙古各部实行分而治之政策以后,就剩下小游牧这一种游牧方式。它既是蒙古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牧业生产方式。这种迁徙方式,只有在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存在。蒙古人迁徙的主要载体是牛车,此外还有驼车、马车、驼驮、马帮等等。

  迁徙要选择晴天丽日进行。如去的地方不远,黎明时分就动手搬迁,日头朗照的时候已经到了新盘上。一家之主在搬迁之前,要跟邻近的长者商议,搬到那里合适,什么地方下盘。搬迁的头一天,要准备好车辆,把家具收拾停当。

  2.蒙古包的拆卸

  蒙古包的拆卸顺序,与搭盖正好相反。把苫毡的带子、围绳的活扣解开,外面三层围绳去掉,一根一根盘好,放在牛粪筐里。拆卸蒙古包的时候,首先要把顶毡取下来,抖落上面的尘土,放在包北较远的地方。再从顶棚开始拆卸。先从上面的那层开始,然后先取后面外层的顶棚,后取前面外层的顶棚。打过土后,将带子放在里面,把顶棚左右两边对折起来,再将上面的部分折回来。取下顶棚外面的毡子以后,把围毡上面的围绳解开,把西北、东北的围毡取下,竖着折起来卷放好。苫毡全部取下来后,开始拆卸蒙古包的架木。最先取得是套瑙,先将压绳解开,把内围绳稍放松以后,套瑙才能取出来。然后把乌尼取下来。拆卸哈那时,先将拴在每一个哈那口子的绳子解开。哈那拆下缩小后,叠在一起,这样捆扎也很方便。哈那的拴绳解开以后,从西边开始卸哈那,最后把门框取下。

  3. 蒙古包的运载

   蒙古包迁移的时候,一般用牛车或骆驼驮运。搬迁的时候,佛像、顶毡、毡门、套瑙一定要走在前面。把箱柜、哈那、乌尼捆成长方形状,上面再放木门、毡门,在上面是套瑙,套瑙的上面是顶毡包裹的佛像。

  牧民搬家的时候,邻里都要来帮忙,将毡包等装捆到车上以后,把热茶、奶酪、饼子拿到蒙古包的原址上,为他们送行。最先走的是佛像和套瑙,驼驮行动以前,牵驼的女人开始穿衣。这家的尊长为她鞴马。女人牵上驼驮以后,绕着蒙古包的旧址,从东向南,顺时针转一圈,再上马离去。这家尊长在毡包的旧址上穿好新袍,骑马跟在驼驮的后面。主要是看看驮子是否倾斜、是否有东西掉下。小畜总是在最后,由老人和孩子赶着前进。

  蒙古包运走以后,要把原址打扫干净,牛练绳下面的粪便要清除,春秋季节一定要把火种扑灭。

  4.迁徙中的礼节

       搬迁的途中,要是碰上住户,这家的人们要给奉献迁徙之茶。应有女主人熬好新茶,连同盘子里的饼一起敬上,并向搬迁者祝贺。双方道别驮子启程以后,这家人要从后面把剩下的茶洒在路上,祝福他们一路平安。

  搬迁途中遇到的行人,一般从搬迁队伍的左面交臂而过,从老人开始一一问安。同时把左脚从马镫抽出来,互相寒暄着走过,以此来代替下马问好。

  搬迁中遇上敖包,还要说一些吉利的话。而且把哈达系在敖包上,顺时针绕三匝而去。这种风俗,可能是古代自然崇拜的产物。

  快到新址的时候,这家尊长要先跑过去,把一个签子插到早已选好的包址上。驼驮一到他便迎上去,把女主人的马鞍取下来,放在新址东边夫妻将要睡觉的床脚,一直到搭盖完蒙古包才挪开。这是尊重妇女的一种形式。在新址上插签子的时候,要在灶火所在的地方,放一块支撑火撑子的石头。但忌讳在别人搭过包的地方再插签搭包。

  5.新包宴

  搭盖新包后,在新灶上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来客将礼品呈上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有一位年迈的祝颂人,手捧哈达和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吟唱《蒙古包祝词》。说唱祝词的时候,要用鲜奶冲着套瑙、乌尼、哈那忌洒,或者用绵羊头、四根大肋、胫骨、尾骨等扎在红柳棍的一端,以鲜奶为装点,向套瑙、乌尼、哈纳指点一下表示祝福。祝词说完以后,要把上述食品各取少许,作为"德额吉"(食物的上品)献在火中,将羊头放在套瑙的东西横木上,把奶酪在坠绳上夹三天。毡包的祝词各地不同但十分丰富,既有传统浪漫的部分,也有现实的描述。既有古老历史的遗痕,也有当代新增的部分。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兴发挥,是非常富有艺术性的。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