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传承千年的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
来源:内蒙古文化信息网      作者:
时间:2015年10月19日 12:22

   具有悠久历史的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曲棍球之乡”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走出多名优秀曲棍球手,登上奥运会赛场,展示曲棍球文化的魅力——

  走近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民族博物馆,大门两侧的曲棍球造型的柱子和博物馆外墙的达斡尔族打曲棍球的大型铜制浮雕格外引人注目。千百年来,居住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世代相传并普遍开展古老传统的曲棍球运动。根植于这片沃土的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在草原文化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古老的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达斡尔语称曲棍球球棍为“波依阔”,球称为“颇列”。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由此可见曲棍球运动在达斡尔族民间流传已久。达斡尔族对“波依阔”情有独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达斡尔族经常举行“波依阔”比赛,无论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还是两鬓斑白的老人都要挥杆上阵,鏖战一番。

  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辽王朝契丹人酷爱打曲棍球,而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传统曲棍球在辽代盛行,《辽史》中称曲棍球为“击鞠”,球棍称为“月仗”。唐、宋年间,曲棍球颇流行。中国古代曲棍球的先驱者姓名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曲棍球运动就已盛行。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一只唐朝彩色花瓶和现存日本正仓院的一块刺绣丝绢上,都绘有唐代儿童打曲棍球的图案。唐代宫词上有“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之句,这里说的“步打球”就是指曲棍球。当时的宫女在寒食节这一天,要在宫殿前给皇帝表演曲棍球。

  唐代的“步打球”和北宋的“步击”游戏,以及达斡尔族的“波依阔”,同现代曲棍球极为相似。“步打球”的形象,还可以从保存至今的两条唐代花毡上看到,现在达斡尔族所用的曲棍球球棍,形状与唐代花毡上“步打球”所用的球棍相似,除长度、重量之外,也还与现代曲棍球相似。

  传承发展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逐渐消失,唯有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据介绍,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球棍长约1.5米,它是选用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达斡尔族曲棍球有拳头大小,分为毛球、木球和火球三种。毛球是用牲畜的毛搓制成的,毛球轻软;有弹性,打出后滚动较慢,适于少年儿童击打。木球是用杏树根或柞树根削磨成的,质地坚硬,不易破损,供成年人击打。

  在古代,每逢节庆,达斡尔人都要打“波依阔”。比赛场地大多选在平坦的草地。各个“莫昆”(氏族部落)的男性成员分作两队,进行曲棍球比赛。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因条件而定,一般长几十米。两端各设一个球门,球门宽约2米,两队上场的队员人数相等,每队至少4至5人,多则10人,每队各有守门员1人,其余队员分别为前锋和后卫。达斡尔语把曲棍球场地两端的球门称为“阿那格”(意为狩猎营地)和“耶热”(意为野兽洞穴),达斡尔人把曲棍球运动当成狩猎时在猎场安营扎寨,在野兽洞穴堵击野兽的生产活动。

  达斡尔人常在夜间举行曲棍球比赛。当夜幕降临时,劳作了一天的达斡尔人就用火把围出一块场地,开始他们最喜爱的曲棍球运动。夜间使用的曲棍球是用桦木根制成的,球身上有很多小孔,孔里塞着松明或油脂。球被点燃后,双方队员就以火球为目标,进行对抗比赛。小小的火球在夜幕中飞来舞去,划出一道道红色的弧线,成为达斡尔族村屯夜晚最美的风景。

  曲棍球还与达斡尔族的生活密切相关。过去姑娘们出嫁时要带上一根精美的球杆,以示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期望。达斡尔族语言中的一些生动比喻也与曲棍球有关,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样到处乱扔”。对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进的人,达斡尔人常比喻说:“真是块歪木,只配做曲棍球球棍”。

  为了进一步发展传承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近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成了国际标准化曲棍球训练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曲棍球夏训基地和2012年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目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经设立30多所曲棍球基点学校,将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如今在“曲棍球之乡”,有数以万计不同年龄的曲棍球爱好者,传承着这一古老传统体育文化。

   “曲棍球之乡”与奥运的缘分

  曲棍球是奥运会历史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男子曲棍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80年奥运会增加了女子曲棍球项目。

  中国曲棍球协会主席雷军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培养了大批曲棍球优秀人才,中国第一支曲棍球队,亚洲曲棍球裁判联合会的第一位女理事,中国第一个曲棍球国际A级裁判员,都来自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来自‘曲棍球之乡’的4名曲棍球手为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夺得银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北京奥运会男子曲棍球比赛中,来自‘曲棍球之乡’的7名主力队员展示了高超的球技。征战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主力队员高丽华也来自‘曲棍球之乡’。他们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示的不仅是娴熟的球技,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带到了奥运会上。”

  “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奥运会项目曲棍球的打法颇为类似。当我的双脚踏上这块土地后,就立刻感受到达斡尔族对曲棍球运动的热爱。达斡尔族不论年龄大小,几乎人人都有一根球杆。”雷军说。

  以反映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迎奥运专题片《千年一击》,是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尔拉镇哈力村拍摄的,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向全球发行。这也使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登上了奥运宣传的大舞台。

  雷军说:“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所具有的娱乐、健身、教育、竞赛等内容,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由自发型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向发展,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民间性等特色,已发展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既可以促进本民族体育事业及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家曲棍球体育事业的发展。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为发掘整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丰富世界民族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