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擀毡工艺
来源:内蒙古文化信息网      作者:
时间:2015年12月21日 12:36

  历史渊源:乌拉特擀毡工艺起源于十二、三世纪的蒙古族先民游牧生产生活中, 羊毛是蒙古游牧民族的主要畜产品之一。早在800多年前蒙古人就利用羊毛制作各种生活必需品,毡子便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特别是乌拉特部落西迁至阴山南北的草原上后,由于地里环境的关系,他们在生产毡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制毡工艺和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原料及制作:

  1、选原料。原料是绵羊毛,用夏毛和秋毛两种。

  2、弹毛。把原料分别用柳条、细棍弹打成絮片状。

  3、在母毡上铺好新毛,上面洒水,用滚轴包好,用绳索捆好,反复用马拉。

  4、把滚制好的母毡和新毡从滚轴上扒下来后,再进行人工卷压。

  5、甩毡。

  6、毡子的用途很广,可做毡袜子、蒙古包、盖毡、围毡、毡口袋、毡靴、马鞍垫、毡坐垫等。

  主要特征:乌拉特蒙古民族传统擀毡工艺是乌拉特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兼顾风俗习惯和文化活动,悠久而古老。同时又是普及程度很广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游牧民族擀毡本是一个生产劳动过程,乌拉特人把这个生产劳动过程变成了一个具有民族特点的民俗文化活动,哪家制作毡子,不但要请喇嘛看日子,还要提前发出制毡信息,邀请邻里、亲朋好友参加,主人要准备好酒、肉等好吃的酬谢帮工者,参加擀毡的人不能空手而来,大部分提一桶酸奶或鲜奶。新毡制成后还需要在新毡上洒上少许鲜奶,并念颂祝毡词。制毡工艺简单易掌握,参与性较普遍。在其制作过程中伴随着念祝颂词、祭拜、红火等民俗活动,其文化内涵十分明显,极具民族特色。

  这种活动群众参与广泛,民族文化气息浓厚,民族风俗习惯明显,寓工于乐,整个擀毡活动,既是一个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

  主要价值:由于擀毡活动群众参与广泛,民族文化气息浓厚,民族风俗习惯明显,寓工于乐,既是一个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