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补锅匠
来源:凯风呼和浩特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6年01月11日 08:59

  在那个大家都很穷的年代,一口锅,也可算是家里的“宝贝”了,尤其在乡村更是多用途的,做饭、烧水,煮猪食、鸡食,寒冬里有时还要干烧着取暖,这锅的损耗也就很大,常常会破,就这也没有人舍得丢掉,都要找那补锅匠来修补。  

  在我的老家土默特的农村,姥姥家的大院里每年农闲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补锅匠住上几天来给人们补锅。听说他住在呼和浩特市的旧城,与大院里一位我称作官庆姥爷的是亲戚,他都是坐顺车来的,生产队的马车这个时候常到市里采买送货,因为父亲是个采购员,工厂里的炼铁炉、烘干窑等会用大量的烧柴,沾了这个光,村里的马车就常常进城送烧柴,也就约定俗成的把补锅匠“捎”来了,因为他那“十八般兵器”就是个“负担”。  

  这“十八般兵器”都装在一副箩筐里,风箱、火炉、火钳、夹钳、生铁片、小炉子、筒子,还有小板凳等等。  

  黄昏的时候马车进了院,补锅匠就笑眯眯地跟人们打着招呼,还掏出廉价的卷烟给人们递上,我和院里的几个小伙伴也跑出来看热闹,补锅匠还会掏出几块水果糖分给我们,小伙伴们像是得了奖赏似的,也就欢天喜地的跑开了。  

  第二天一早,补锅匠忙着“排兵布阵”,官庆姥爷就走出院子满村的吆喝开了,“补―锅―了!补―锅―了!”这吆喝声便在人们的耳畔传开。常常他还到附近的村子做“宣传”。  

  那几天院子里常常围满了人,大人送破锅来补,小孩子们跟着来看热闹。  

  炉子和风箱之间连接着一根铁管,炉膛里是烧柴、玉米棒子和煤块。官庆姥爷坐在小板凳上用力的给拉着风箱,几分钟炉火便通红了。这时,补锅匠把那破锅放到锅圈上,用烂布擦拭干净,用夹钳把参差的破口夹掉些,使之整齐。破洞大的就会敲一块和破洞大小差不多的铁皮,将其固定在破洞中间。然后用火钳夹着一个小舀子,伸到火炉中的小炉子里,舀出一团滚烫的铁水,对着裂缝往上一顶,铁水便穿过缝隙,从锅底正面冒出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吧,她的右手握着一个破布卷成的,一端已被烧得黑糊糊的布筒,迅速地按在从背面冒出来的铁水上。随着一阵黑烟和一股刺鼻的糊布味道,一个疤便在瞬间补好了。更叫绝的是遇到那米粒大的洞或小的裂缝,他竟会用拇指直接去按那铁水,可指头竟无损,看的我是目瞪口呆,有时会把眼睛闭起。真是了得。  

  一口锅补好后,马上取过泡在黄泥巴水里的刷子,刷在补痕上,然后用砂布擦拭几下,大功就告成了。  

  三四天的时间,镇子里的几个村的破锅补完了,他收起“兵器”,还要到另一个村子去“投”他的亲戚朋友,去谋他的生活。后来我才知道补锅匠在好多的村子都有“亲戚”的,也有许多“捎”他的“车”。临行前,许多乡亲们都会聚在一起相送,也包括许多的孩子,相约着明年再来,一副依依不舍的表情。  

  一晃四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见到那补锅匠。改革开放后农村也不再补锅了。如今那家没有几种锅,不锈钢锅、不粘锅、炒锅、火锅、电饭锅……,铁锅也渐渐地被人淡忘了,那家庭用的大烧锅更是一个记忆了,“补―锅―了!”的吆喝声更就成为了绝唱。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