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安代舞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作者:乌吉斯古冷
时间:2016年02月05日 12:02

  记得早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时候,我和小玩伴们钻进观看隆重庆典的人群里,第一次看到众人齐舞安代,气势宏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历届全区乌兰牧骑汇演中,安代常常成为整场亮点。近年来在首府地区很少见到了,只是通过荧屏偶尔看到安代发祥地通辽市库伦旗的新一代安代盛况。后来听说被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申报非物质遗产。

  安代舞,深受广大蒙古族群众喜爱,久盛不衰。安代舞产生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一说科左后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跳神,内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含义,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分为4项程序:准备,发起,高潮,收场,都由博(萨满教中类似巫师)来布道主持。

  随着历史的进展和社会的演变,内蒙古某些地区,如兴安盟一带极具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逐渐退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诺恩十旗,逢年过节或庆祝喜庆的日子里,以及红白喜事和迎宾宴会上,人们往往都要跳起安代舞来。姑娘媳妇们取下头巾挥舞起来踏歌,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劲舞,孩子们做着鬼脸狂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而洒脱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极致。

  追其根源,安代舞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年间,科尔沁草原上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女儿得了一种病,神志恍惚,举止失常,怎么也治不好,万般无奈下老父亲只好用牛车拉着病重的女儿到外面求医。半路突然遇上风雨,车轮陷在泥里,车轴也断了,可怜的老父亲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围着牛车来回转,高声唱着祈求神灵保佑的歌。歌声引来了众乡亲,他们十分同情却也无计可施,跟着老人甩臂跺脚,围着牛车哀歌。这样唱着舞着感动了上苍,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姑娘的病也好了,她唱起来舞起来,脸上浮现出笑容。

  奇闻不胫而走,后来草原上不管是求雨、祭敖包、那达慕盛会,都用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抒发人们的情感。人们围成一个圆圈,敞开长袍的下摆,右手拿一块绸巾,边歌边舞,曲调悠扬婉转,人们给这种舞蹈起了个名字叫做安代。

  有人说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安代舞是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是一种在北方草原上广为流传的原生态舞蹈。

  传统安代舞中常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征。从艺术角度来看,安代舞是一种以唱为主,伴之以舞蹈动作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其音乐曲调风格独特,有强烈的感染力,便于歌手根据不同情景表达不同的情感。安代的唱词除开场和收场部分因仪式需要基本确定不变之外,其他皆不固定。那些才思敏捷、善于辞令的歌手可以尽情地用诙谐幽默的唱词抒发情感,或赞美,或嘲讽,或嬉笑怒骂,不拘一格。

  400多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安代舞逐渐成为蒙古族宗教仪礼和那达慕盛会上最受欢迎的狂欢之舞,同时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识。

  现代的安代舞广泛地流行于科尔沁民间,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内蒙古草原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地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安代舞经过本地众多民间艺术家的多年不懈努力,演变为草原人民健身娱乐的绝佳方式。

  传统的安代舞没有器乐伴奏,舞者随歌而舞,歌曲节奏鲜明,舞蹈动作简单。传统安代由博主持仪式,歌手和擅长跳安代舞的男人舞蹈,病人跟随,众人围观,高潮时以啊哈嗬、合吉耶、奔布来等衬词呼喊助威,并逐渐由伴歌发展到顿足伴舞,以此抒发劳动之余的欢快情感。后来,参加安代舞演唱的人多了,唱词、曲调也丰富起来,出现对歌、争场的活泼气氛时,有的舞者竟踏破鞋底,扯坏袍襟,甚至小喇嘛也偷偷脱下教装参加演唱。安代舞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手的动作。在每年的秋收季节,人们能从傍晚跳到天亮。连续7天,甚至21天,最长达49天。舞者数目不定,最少十几个人,多时达几百人。跳安代舞的场所是宽敞的平地,那时候是翻土三尺,铺上马粪或草,再用湿土盖硬,所以有很好的弹性。场中央埋一空碗,上面架起座车轴,轴顶用布盖紧。传统安代舞中常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征。安代舞的动作,舒缓和节奏融为一体,跳到高潮时使人们的朝气大发、产生雄伟的姿态。踏步、跺脚、甩巾及自定围圈是安代舞通常使用的基本步伐。在安代舞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群众加入了大量的民歌、好来宝、祝赞词。舞与歌,舞蹈与说唱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几十种曲目。

  随着安代舞的舞台化,其影响比以前更加扩大,不过原生态的安代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随着一代老艺人的去世,一些原有的唱词和经典舞姿渐渐失传。其原始韵味和原生态文化出现危机。在蒙古族聚居地区,会跳安代的人也越来越少,安代舞里乌日嘎安代和祈雨安代等传统仪礼和舞蹈程式、唱词几近失传,留下的也是支离破碎。很多年轻人甚至误以为安代是一种老年健身操。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也日渐广泛深入,对作为民族文化品牌的蒙古族安代舞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也有序展开。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中国反邪教网 凯风网 呼和浩特反邪教微博 北疆风韵 正风网 汾河网 大美黑龙江 海尚网 赣韵网 凯风河南网 黔风网 桂风网 洞庭云帆网 魅力成都 人间正道网 京都之声 正道青城 钱江潮 中国新闻网 呼和浩特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更多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