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漠南第一府里“述古追今”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作者:
时间:2016年05月20日 10:34

  在呼和浩特市鼓楼立交桥上向西北角眺望,276年历史的清代绥远城将军衙署尽收眼底。这座具有清代古色风韵的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

  有“漠南第一府”之称的将军衙署,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为当时绥远城内最大的建筑。从乾隆二年右卫建威将军王昌任绥远第一位将军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共派78位绥远将军在此驻守。中华民国时这里是绥远省政府所在地。 1937年10月,这里曾为伪“蒙疆联合政府”所占据。1949年,将军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及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 1992年,依托将军衙署成立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 2003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将军衙署博物院现开放有文秘处、折房、官房、印房、大堂、二堂、箭亭、客厅、东厢、西厢10个展厅。基本陈列分为绥远城建城史、绥远将军衙署、绥远城将军、绥远城的武备、绥远九·一九起义纪念展览5个部分。

  在古色古香的展厅里,工作人员向游客们介绍说,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初,根据军政统治的需要,清廷先后设置了13处如绥远城这样的驻防城。清雍正年间,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在归化城西北处修建绥远城。由于绥远城是位于长城以北的第一道屏障,所以称为“漠南第一府”。驻守在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将军,乃属清廷一品封疆大吏,除统帅绥远城的八旗官兵,直辖土默特、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以及各旗蒙古王公、民众外,遇有战事,还具有调遣宣化、大同二镇(总兵),节制沿边道、厅等权力。

  绥远城将军衙署是当时北方游牧文化区的重要建筑,有着典型的北方官式衙署建筑的特征,是清代边疆制度、衙署规制和衙署建筑等级制度的综合体现,在当时的绥远城具有重要的地位。据了解,将军衙署建成之初,占地2.25万平方米,内有房屋132间,分前后两组,前面办公,后面休息。将军衙署整体建筑,以主体建筑为中轴线,配厢房、耳房,东西跨院,但现存的展区已只剩中间四进院了,第五进院及东西跨院有待恢复。府前有一字型大照壁,至今清晰可见“屏藩朔漠”4个大字,屏藩有遮蔽、保卫之意,朔漠即北方大漠,意为保卫边疆,是清光绪十六年第70任绥远城将军克蒙额所书,为珍贵的石刻文物。从将军衙署正门进去穿过仪门就是大堂,这里是原来官员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它也是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二堂是正式的办公室,三堂是书房、客厅。东跨院有民国时傅作义将军的会议厅。

  将军衙署博物院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呼和浩特地区近3个世纪历史实证,继续着它述古追今的使命。WENHUA巡礼博物馆二堂。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