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旧城的行旅文化
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谢荣霄
时间:2016年05月31日 10:07

  据称在清代,旧城(归化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出城口都设置了茶坊,并被分别命名为东茶坊、西茶坊、南茶坊和北茶坊。据说它们同时还是驿站和小店,用于招待外地官员和旅人。

  对于旧城,清廷似乎更看重它的商业地位。据《商业志》载,1632年,皇太极亲率大军追击察哈尔林丹汗,在归化城停留,并下令:王爷、贝勒以下,梅楞、章京(均为清官职名)以上者,各拿出银两来归化城进行贸易。清康熙中期,归化城都统丹津从京城带来了众多商人,促进了该城商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了蒙汉通商要埠。外藩贸易者络绎不绝,中外货品琳琅满目,边商贸易亦逐渐兴旺。

  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各地人员的流动。在清代,旧城周边的交通情况不得而知,但想必会有若干条道路从旧城通往各地。有文章说,上世纪20年代初,归绥有数条大道通往凉城、丰镇、清水河、和林格尔、武川以及包头等地。1921年平绥铁路通车后,众多东路人来旧城经商或开作坊等,人员流动愈发频繁,归绥旅店业得以快速发展。

  《商业志》称,清代,在旧城比较有名的旅店是东升客栈。1760年,清廷协办大学士刘统勋微服私访归化城,便投宿该店。1921年平绥铁路投入运营后,有近百家大小不等的店房、客栈、车马店、旅社散布于旧城、新城及火车站一带,其中有名的有位于旧城的泰安客栈、大北旅社、福合店等。绥远饭店则是当时市内的高级饭店。黄包车也出现在火车站和旧城等地。

  归绥市旅店业分为五种类型。其一为旅店,客房多,设备好。客人每次外出归来,店员都要送洗脸水和茶水,晚上要送洗脚水等,其顾客多为上流社会人士;其二为客店,条件较差,一般多为火炕或木板通铺,被褥另外租赁,其顾客多为商人;其三为车马店,都是火炕,顾客需自备行李,一般设有伙房并代客做饭,专门接待有车马的旅客;其四为留人小店,只有一盘炕,客人可在店内做饭,其顾客多为打工者或拾荒者;其五为货栈,专门留宿各类客商。

  从以上五种类型旅舍来看,当年归绥市(据推测,主要是旧城)的旅店业高、中、低档齐全,可满足各阶层旅客的需要。例如,留宿在货栈的客商,可以在栈内买卖商品、洽谈生意、了解行情等。另据统计,归绥解放前夕,留人小店有床位3469个,住宿费每晚每人二角。由于收费低廉又可做饭,这种小店似乎颇受社会下层人士的欢迎。

  除了外埠客商以外,旧城地处塞北,雄奇粗莽的边塞风光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国外的旅行家来此观光和考察,其中有诸多名人,如刘半农、白涤洲、萧乾以及以作家冰心为首的燕京大学平绥沿线旅行团等。此外,著名爱国画家沈逸千也曾来塞北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绘有表现当年昭君墓、大黑河以及归绥街景的写生画作。

  “在路上”,是行旅文化的内涵,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旧城的行旅文化,与商业文化密不可分。客商云集,宾至如归。当然,它也濡染了边塞的粗粝之风以及边塞文化色彩。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