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乳香浸润的草原诗歌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作者:谢荣霄
时间:2016年08月15日 10:27

  “我们对心里的爱,用乳来表示。我们对自由和解放,用乳作献礼。我们对健康和兴旺,用乳来象征。我们对未来的幸福,用乳来祝贺。”从著名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这首《心与乳》的诗作中,可以体会到乳对马背民族是何等的重要。诗人深情地说:“小时候,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弄点鲜奶,给孩子们尝一口,以祝愿我们心灵的纯洁和生活的明亮。这件事,好像一颗珍贵的种子,深深埋藏在我幼小心田里。后来……我这心中的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开花。于是产生了我献给祖国的第一首诗《心与乳》……”甘甜醇香的鲜奶,浸润着诗人和草原牧人们的心灵,孕育出乳香四溢的诗歌。

  回首遥望,辽阔的北方草原上,曾活跃着许多游牧民族的身影。草原的风霜雨雪,锻造出他们健壮强悍的体格;草原的辽阔宽广,孕育出他们博大宽厚的胸怀。在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中,草原民众用歌声抒发着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还用诗歌传递出自己欢愉、惆怅或孤独的心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公元前209年,北方草原一个强悍的民族——匈奴族勃兴,在和汉军的对阵中,他们失去了祁连山和焉支山。悲痛欲绝的匈奴人唱出一曲令天地动容的《匈奴歌》。诗中表达出草原诗歌在特定情境中的悲壮,以及通常具有的刚健、质朴和悲凉的特点。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匈奴人的现实和精神世界里,游牧生活无疑是主旋律,弥漫着浓浓乳香和草香。

  公元五世纪初,北方草原诞生了敕勒族民歌《敕勒歌》,并且传遍长城内外。《敕勒歌》不只展现了草原的动人风光,还内蕴着令人心灵悸动的力量。“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雄浑壮阔的意境,质朴有力的文字,以及对草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使它成为响彻天地的千古绝唱,至今仍传唱不绝。

  元朝建立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造就了一大批各民族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有著述称,流传至今的汉文元诗总数在3万首以上,其中少数民族诗人200余人,达4000多首,其中不少诗作对塞北草原有着精彩的描述。譬如:“塞鸿惊带鹅毛雪,野马尘飞羊角风。”“渴饮马酮饥食肉,西风低草看牛羊。”“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北口雪深毡帐暖,紫驼声切夜思盐。”等等。

  元诗人萨都剌在《上京即事(其一)》中写道:“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草地上散布着成群的牛羊,四野飘荡着野草的清香。啊,这些奶酪又是多么的甘甜。暮色悄然降临,狂风卷着不尽黄沙刮来,家家户户都把毡包上的帘子放了下来。短短几行诗句,一幅浓郁的草原风情油画便跃然笔端。

  及至清代,从贵为天子的皇帝到普通的文人,都热衷于创作草原题材的诗作。如康熙皇帝的《出塞诗》《河套四望》等,其中有“河环沙碛暖,境阔草滩繁”等句;乾隆皇帝也作过不少草原诗歌,如《蒙古土风杂咏》12首。此外,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各民族诗人也以诗作展现了独具特色的草原风土人情。如:“雨晴塞上草初肥,无数骅骝牧落晖”“山前山后蒙古包,行人尽日起山坳”“沙飞云卷五十里,席前乳酒犹未凉”“塞北红颜亦自妍,宝环珠串锦妆鲜”等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诗人以诗作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热爱,涌现出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等草原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自由体抒情诗,以饱满的感情,表达着草原民众的喜怒哀乐,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众多现代、当代诗人也以生花妙笔描述着北方草原的美丽,写出了数不胜数、散发着乳香的诗作。如查干在《蒙古包睡了》一诗中写道:“蒙古包睡了,草原合上了她美丽的眼睛。母羊的乳房沉甸甸等待羔羊来吮吸。夜,满怀着深情,牧羊女的梦中,炊烟袅袅上升,在召唤黎明……”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