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这位美丽又伟大的女子,是民族友好的象征!
来源:内蒙古旅游局      作者:
时间:2016年10月09日 10:57

  曾经,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为了汉匈两族人民和平相处,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还促进了匈奴境内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她是一个献身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她是美的化身。是的。这位深受各族人民爱戴的女子,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1 

  今天,跟随小编走进昭君博物院,感受这位美丽又伟大的女人的传奇一生吧!

  昭君博物院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南9公里处,占地面积为132000平方米。

2 

  门前首先吸引人眼球的是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

3 

  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女性。

4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二、三十岁。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收继婚,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之后,其前阏氏之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按照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右首则刻有形象生动的少数民族青年,热情吹着号角,欢呼雀跃;还有忠厚长者、婆娑舞女等。这些形象表达出了人民对此次和亲的赞赏与欢迎。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接着看看“董老碑”吧。

5 

  碑上面镌刻的是1963年国家副主席、开国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谒(yè)昭君墓”时题写的一首诗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董老从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要了解昭君,自然要看看昭君雕像。

6 

  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你看,那雍容华贵、风流典雅、美丽动人的飒爽英姿和安祥神态,不正是她当年和亲出塞前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徘徊),竦动左右”的光辉形象吗?

  和亲时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看“和亲”铜塑就知道喽。

7 

  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两匹马中,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从而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想要更直观的了解这段历史?走进昭君出塞陈列室、匈奴历史陈列室吧。

  昭君陈列室里是各种与王昭君有关的摆设,如:楠木井、香溪河、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等;匈奴历史陈列室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8 

9 

  来到这里,当然要看一看昭君墓墓体了。

  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

10 

  关于昭君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

11 

  为什么昭君博物院有如此不同的意义呢?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