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跳“恰木”与大庙会
来源:凯风网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7年02月14日 16:19

  呼和浩特市有着召城的美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说的就是当年的盛况。召,在当地是指喇嘛教的寺庙。旧时的庙会,主要是每年正月召庙的诵经会,是喇嘛教盛大的佛事活动。喇嘛寺庙小型诵经会每天都有,大型诵经会有一定的日期,各召庙时间不同。大召(无量寺)每逢农历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五诵经;席力图召在腊月二十九、正月十三诵经。但是,正月十五转迈达佛,正月二十五宗喀巴诞辰日,各召都举行诵经会和灯山会,商家也要来凑热闹,形成大庙会。诵经后要跳“恰木”,其场面宏大,十分热闹,老百姓也很爱看,游客云集。尤其是正月十五又逢春节的元素节,喇嘛们便在召庙山门前的广场上在鼓乐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起“恰木”。这一活动保留至今。

  跳恰木,又称“跳查玛”,简称“跳恰”,民间俗称“跳鬼”。一般认为,查玛一词系由藏语“羌姆”转音而来,系佛寺中的一种表演形式。

  跳恰木,在喇嘛教中是“跳神舞”的意思,是喇嘛召庙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特有的舞蹈表演活动,有祈福佛祖、驱鬼避邪、庆祝丰收、国泰民安等多种含意。

  旧时,每年春节期间,当地的15座著名召庙,都要选出代表,集中到慈灯寺(五塔寺)前的广场举行一次盛大的跳恰比赛。跳恰喇嘛们都要穿上特定的服装,戴上面具,扮成各种神怪模样,随着乐器的节拍起舞。所扮演的神怪有:牛头神、鹿头神、印度神、骷髅神、蝴蝶神、白眉神等等。乐队所用的乐器多为喇嘛教特有的乐器:毕练(大号)、甘令(人腿骨号)、盾(海螺)、叮咔(碰铃),以及大鼓、大镲等。跳恰表演中,最为精彩和引人注目的是鹿头、牛头和白眉神的舞蹈,神幻迷离,令人莫测。

  跳恰(查玛)是一种以演述宗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面具舞,包括舞蹈、戏剧、音乐、美术、木偶等内在的综合性艺术。它又在藏族舞蹈的基础上,吸取了蒙古族、满族等民族舞蹈元素,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是蒙藏宗教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因此,2008年,呼和浩特召庙查玛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