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我眼中的乌素图召(一)
来源:凯风网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7年05月15日 16:15

 

修缮中的寺院

  往呼和浩特市西,无论你是行走在二环路上,还是110国道、G6高速,只要略微往大青山望一眼,一座红墙绿瓦,规模宏大的寺庙群就会映入眼帘,不由自主就会产生要上去看看的冲动。住在二环以外的高楼里,每当站在窗前向北眺望,尤其是在夜晚,金碧辉煌的乌素图召不经意间就展示在眼前,你就有了近在咫尺一定要去看看的想法,脑海里便会浮想联翩。

  如今乌素图召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旅游景观区,寺庙在修缮,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每天都有游客,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凡游览者无不惊叹不已,直呼想不到呼和浩特竟有这样的圣地美景。

  这几年我常上乌素图召,或领外地友人,或采访采风,或与喜欢摄影的朋友拍照,为了捕捉一个镜头,有时还会呆上一天。每每就会情不自禁,有种想写写几十年来我眼中的乌素图召的感觉、感想……今日提笔,简言而之,与大家分享、交流,同时也为家乡点个赞。

 

老杏树

  初识乌素图召

  我七、八、十几岁的时候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孩子们也沒多少好吃的好玩,能吃上个杏也算美味了,但那杏是小杏,没有现在的个头大,有时候小杏也好好吃不上,就去摘“酸毛杏”。酸毛杏是本地的“特产”和俗称,就是一种野杏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杏,个头很小,又酸又硬。乌素图召坐落在西乌素图村,这里盛产大杏,有“杏坞翻红”的美誉,是旧时呼和浩特的八大景之一。发小的姥姥家就在西乌素图村,我们就时常或由大人领着,或自己结伴来此摘杏吃杏,吃完杏的杏核儿也要留着,当时的男孩子们有一项娱乐一玩“杏胡儿”(本地称核为胡),背杏儿、猜杏儿、攻城,名堂挺多,无论哪种玩法都要有输赢的,也就要手头有许多杏胡儿储备着。因为乌素图召后面的沟里有许多杏树,摘酸毛杏捡杏胡儿的时候总会从它门前而过,也总会进玩玩看看。当时的寺庙已破败不堪,房倒房塌,但主寺庆缘寺还算完好,最难忘的是里面的壁面很鲜艳,常令我们出神,有一座寺院已快夷为平地了,发小的姥爷说,这是“破四旧”红卫兵小将拆了的,也没几年(此寺叫广寿寺),有一座寺院的墙上还有白粉灰写得抗日标语,姥爷说这里曾经住过八路军游击队。印象最深的的是这里还住着一位看庙人,年龄挺大的,每当有人进去看壁画他总跟在后面“盯”着,姥爷说他曾经是个喇嘛,喇嘛被遣散后他一直没离开,现在想想这位老人一直默默地艰辛的坚守着,也可称寺庙的“守护神”了。再有法禧寺院内那棵百年菩提树,我们还曾爬过,也还曾摘过那“果”尝过,但当时确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树,村里的人也大多说是柳树,那树“果”也曾真当“榆钱儿”了,现才真正了解它是佛教的圣树,近300年了仍枝繁叶茂开花,在塞外呼和浩特堪称奇迹了。

  这就是我初识的乌素图召。

 

 

  庆缘寺璧画

  庆缘寺,乌素图召主寺,创建于1583年,先是察哈尔部游方喇嘛萨木腾阿斯尔到乌素图附近大青山山洞中修行,因为他擅长医术,经常为附近村民治病,因而受到村民的尊重,声誉日高,于是在山下修了一座召庙居住,后来便成为乌素图召的第一代活佛。据有关蒙古文献记载“乌素图召,是由蒙古族工匠希呼尔,贝勒二人设计,并由蒙古族工人自己修建。”

  壁画是在正殿左右两面墙壁上绘制的,每幅长12.6米,宽3.95米,在呼和浩特地区像这样的壁画是少有的。壁画分上下两层,每幅上层绘有七尊不同姿态的尊像图,即各式菩萨、神像。尊像图背部都有火焰背光与云纹图相互融为一体,构成殿内左右两幅十分巨大壮观的喇嘛教壁画。

  召庙天花板有式样不同的藻井图案,其中以佛像为主体图案,用各种云纹图绕的方形连续藻井图案,显得精致华美大方,还有用莲藕纹构成的色彩鲜明、装饰美观的藻井图案。这些藻井图案,用色浓重,对比强烈,金银勾线,显得富丽堂皇。召庙的梁、柱、斗拱部门都绘有色彩鲜艳、丰富多彩的建筑彩画,有龙、凤、云纹、卷草丶宝相花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还有盘龙柱子,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彩色艺术宝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召庙特色。

  乌素图召住持通拉嘎介绍,这些壁画历经400多年,却从未修复过,至今色彩鲜艳,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