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来源:塞北风      作者:杨东升 张永刚
时间:2017年11月15日 11:04

 

  天上飞机,地上高铁、高速……地球都有个“村”了,一切都近在只尺,分分秒秒的事。可有些地方,尤其是村落,虽就在眼前,可那最后“一公里”却要颇费周折、坎坷和颠簸。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饮牛沟村(自然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位于县城东南方十几公里,下了公路便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黄土路,一路颠簸、一路黄尘才能进入这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山村。

  站在村中的高坡环顾四野,似乎不远处还有这样的村庄,冬季里寒风瑟瑟,田野里一片枯萎,更显得荒凉、贫困。

  这里有一条大水沟,土地还算肥沃,百年前“走西口”的饥民看中了这个地方,便开垦种地,然后定居了下来。因这条沟四季水长流,周围的农牧民常赶着牲畜,尤其是牛群来饮水,因此取名一饮牛沟。

  村中有一位92岁的老人家说:他从小就出生在这里,至今都没有离开过。合作社的时候这里有十几户人家,50多口人,是印堂子生产大队的一个小队(现为印堂子行政村一个自然村)。现在呢只有七、八户人家,十口人不到,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了。每年开春时外出的年轻人回来帮着种些莜麦、荞麦、土豆,剩下就等老天爷的了,年景好收成就好,即便年景不好,如今吃喝也不用愁,温饱穿戴没问题。老人家孙子也都有孙子,感到很满足、很幸福。他身体很好,耳不聋眼不花,每天都还要绕着村子走一圈。

  老人家说,就是几十年前吧,这条沟里的水还很大,雨季还要发洪水,近些年不知怎么就一下子干了。

 

  老人家指着沟上的一孔石桥说,这桥他爷爷在的时候就有了!若不是老人家指,竟然站在桥上的我都没发现,这桥已基本掩盖在乱石杂草中了。老人家还指着那些残垣断壁说,这都是他的先人们留下来的,他至今还住在一间老土屋里,不是儿孙们不孝,是他住习惯了舍不得离开。

  村中还有一个至今还能使用的辘轳井及石凿的牲畜饮水槽。老人家说,他小时候就有了,他就是喝这口井水长大的,井房是农业社的时候盖的,也六、七十年了。前些年修了自来水,这口井也不用了的。

  也许它“遥远”吧,小村才这般古朴、原生态,但也更显得与新时代隔隔不入了。

  就是这个这样的小山村,出了一个被誉为“当代保尔”的赵建芳,一个80后,重度残疾人,沒上过学,但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毅力,艰苦自学,用脚写字、用脚打字……创作完成了25万字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挑战命运》,足矣感动中国!

  在那遥远的地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有我可爱的妈妈哟……

  我的家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流在村边……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离开饮牛沟,很多年前的歌声就萦绕在耳边。

 

  啊,这遥远的小山村,真希望它今后并不“遥远”,在“中国梦”和全民脱贫、精准扶贫中会变的越来越好越美,要么打通那最后“一公里”,要么让村民走出来……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