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青城故事---影剧院和礼堂
来源:塞北风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8年03月27日 09:02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吧,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从看电影看演出为主的,就是年轻人搞对象谈恋爱看场电影也是最好的约会和享受了,逢年过节年位给包场电影也算是最好的福利了。政治生活那就是开会学习了,听报告听讲话,领会精神传达文件,总之明目繁多的会吧。这就需要一个场所一影剧院和礼堂,上世纪50~70年代呼和浩特市就建了许多,有些至今令人难忘。

  
  桥华影院旧址 

 
  老电影海报     

    呼和浩特市在解放前就有许多“剧园”了,并开始演电影了,最有名的是“大观园”了,为此,1937年5月27日归绥市政还颁布了《归绥市整理戏园电影院办法》。最早放映电影的是“民众剧院”,解放后修缮扩建改称“人民电影院”(今友谊小区一带)。日寇侵占归绥时,它还曾是日军的俱乐部,有时也对外放电影。最早的集纪念、集会、演出的大型礼堂是“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0月,绥远省反日救国会利用没收日货的5万余银元,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九一八纪念堂客”。为追悼百灵庙抗战牺牲的抗日战士,1937年3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新生剧院慰问团抵达归绥,在九一八纪念堂演出文明戏(话剧)《塞外的狂涛》《最末一计》《不撤退》。同时,傅作义主持召开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汪精卫、阎锡山出 席。解放后在九一八纪念堂的旧址上兴建了工人俱乐部和工人文化宫。

  
  依然位于工农兵路上的“工农兵影剧院”(钢联俱乐部)
  
  武川县委礼堂旧址 
 
  呼市工人俱乐部全貌及工人文化宫一角。1987年5月1日笔者与发小骑车旅行出发在此合影。       

    话再说回来,就按隶属关系说说呼和浩特市的影剧院和礼堂及变迁吧。文化系统管理的有:人民电影院、人民剧场(中山西路)、向阳电影院(大召前)、红旗电影院(红旗街)、工农兵影剧院(工农兵路)、电影宫(新城西街)。工农兵影剧院还曾叫“钢联俱乐部”,隶属监狱系统。由企业改为电影院的有:东风电影院(东风路)、新华电影院(光明路)、华建影院(建华街),它们分别是内蒙古电机变压器厂、呼和浩特运输公司、内蒙古第一建筑公司的礼堂,因为内一建的前身是华北第一建筑公司,简称“华建”,礼堂就叫华建礼堂。新城还有一个桥华影院,隶属于桥靠村,乡村里最大的影院了。土左旗毕克齐镇也有一个电影院,在远郊乡村算是唯一的了。还有一个郊区电影院,隶属于当时的郊区,曾经也是郊区的政府礼堂。后来又有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标准放映厅,看电影才算是真正的享受了。       

    工人文化宫隶属于呼市总工会,铁路工人文化宫和铁路俱乐部隶属于呼和浩特铁路局。     

    最具有民族特色,也是建设最早的规模设施等也是最好的是“乌兰恰特”,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位于新华广场,蒙藏建筑风格,属于地标性建筑,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着。      

    礼堂,大一些的单位几乎都有,尤其是各级政府,最有名的,对外售票演电影的是军区礼堂(内蒙古军区)和党委礼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此外,像内蒙古铸锻厂、动力机厂、呼和浩特制药厂、锅炉厂等的礼堂也颇具规模,也对外放映电影。上世纪90年代初动力机厂礼堂对外承包被改造成了呼市第一家大型歌舞厅一星星座,红火热闹了好几年。铸锻厂的礼堂则成为了一个生产防盗门的车间。著名的军区礼堂一度还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洗浴中心,也红火了好几年。       

    这些影剧院和礼堂同时也是各个剧团的排练演出基地下基层慰问演出的舞台,当时还有内蒙古话剧团、京剧团,呼和浩特市晋剧团、民间歌剧团等。更是基层业余文艺演出团体的阵地,那时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或“XXX业余宣传队”。我上小学在内蒙古铸锻厂职工子弟小学,还当过宣传队员,在工厂的舞台上排练演出了多次,还参加过全市的中、小学庆六一等文艺汇演,登过大舞台。     

    往事非烟,岁月如歌,如今这些影剧院和礼堂大都“灰飞烟灭”了,可也总还有幸存者,工农兵路上的“工农兵影剧院”还原貌依然  

    屹立不倒,只是有些沧桑了,每每路过,总情不自禁的会驻足下来,“桥华影院”虽从门面上已看不出什么了,但侧面看仍然是老影院的原貌,颇让人感慨,一个都市里的村庄早已没了村庄的模样,成为了繁华的市中心地带,似乎只有这座半遮面的影院还在诉说着什么……       

     时代无论怎样进步和发展,总应留下些历史的痕迹和记忆的符号才是,否则人们就搞不清楚这个时代是怎样发展和进步的。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