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青城故事---酱牛肉与万胜永
来源:塞北风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8年04月18日 10:48

  内蒙古人爱吃牛羊肉,牛肉中尤其爱吃个酱牛肉,或做拼盘或拌凉菜,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宽巷子就有多家做酱牛肉的,虽各有千秋,但门庭若市,颇受人们的喜爱的是久负盛名的“肉烂乎而不软,味道鲜美而不腻”的万胜永。

  操作程序是:先按牛肉部分的老嫩不同,将老肉(脖子、前腿部分)先下锅,其它嫩肉后下锅,摆放好倒入汤,要淹没肉面,这样煮出的肉均匀一致。加入黑酱和适量咸盐。水开后将药面均匀地撒入锅中,并将包好的调料投入锅中,盖好锅盖。开锅后一小时左右,减成文火。这时,锅内的肉上面即有一层油罩面儿,起到保温,防止跑气的的作用。当肉煮到六成熟时,慢火煮熟。一锅肉从下料到出锅,约需要四个半小时左右。

  紫红色的酱牛肉,油光锃亮,看得见,闻得到,买上个热白焙子,再把牛肉切成小片儿夹在焙子中间,就是可口的早餐,人们叫它“蛤蟆含蛋”,也可称呼市的“肉夹馍”。这也是清晨酱牛肉出锅后的一道景致。

 

 

万胜永传人制作酱牛肉

  万胜永,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它以制作销售酱牛肉而闻名塞外和京、津各地。

  150年前,祖籍河北省沧州的刘万禄(回族),由于家乡闹灾荒,无法生存,带上儿子刘宽从老家逃荒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谋生。起初,向大中型屠户批发点牛羊肉或下水,用手推独轮木车,沿街叫卖。多少有点积蓄,就租了两间土平房,在归化城定居下来。

  刘宽后来带着独生子刘国梁继续做牛羊肉买卖。由于生意的发展和积蓄的增多,刘宽在大北街九龙湾东口稍南,租赁(后买下)了坐西向东的两间铺面,约40平米。从此,结束了推车叫卖的生涯。刘宽是个有心人,为了永远纪念老人刘万禄,也为了祈愿生意兴胜(盛),全家平安幸福,铺面的字号就以刘万禄的“万”字开始,起名为万胜永。并请了一位老书法家,书写了金字牌匾,挂在铺面的正上方。凡见过这块金字牌匾的人,都称其书法精美。可惜它被毁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中。

  起初,万胜永只屠宰加工销售生牛羊肉。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平时即使多花点钱,也要选购中上等的菜牛和糟牛。因而,万胜永的牛羊肉售价虽比别处的略高些,但销售的却很快。不久,刘宽父子学习了北京和沧州老家酱牛肉的制作方法,开始制作销售酱牛肉。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万胜永的酱牛肉色、香、味俱佳,当时不少人认为,质量超过了沧州和北京的酱牛肉。

  民国初年,刘玉、刘富二兄弟相继出生,一家三代,仍然以祖传技艺,制作销售酱牛肉。1930年左右,刘家父子又接受北京来归绥客商的建议,从北京崇文门喜鹊胡同“协盛仁”选购煮酱牛肉的佐料,使酱牛肉的味道更加鲜美,质量又有新的提高。

  1937年日寇侵占归绥后,由于日寇的掠夺,肉源困难,回民屠户多数改了行。日伪政权曾诱迫万胜永进“厚和市肉业组合”。刘国梁却宁愿关门,不肯为日寇效命。卖了8年焙子。日寇投降后,才又恢复经营酱牛肉,但也是勉强维持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关注老字号万胜永的恢复工作。当时的市长阮慕韩和食品公司领导多次动员已经改行的刘玉、刘富兄弟,重回食品公司恢复酱牛肉生产。1979年,组织上为照顾刘家的困难,将刘富的长子刘凤歧从宁夏调回呼市顶替父亲,在万胜永原来的老地方,建成呼市食品公司国营回民商店酱牛肉加工车间,刘家的第四代传人刘凤歧,是负责人。后来,刘凤歧的儿子中学毕业后,也被市食品公司安排在清真肉食部工作。这样,呼和浩特市制作清真酱牛肉特殊风味食品的技艺,后继有人了。

  改革开放后,万胜永也与时俱进的改制,在城市改造中搬入了回族群众聚居的回民区宽巷子,并成为了品牌,龙头。如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打造这一品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