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麦收变奏曲
来源:塞北风      作者:乔峻岭
时间:2018年08月23日 11:13
       
    小时候,一看到麦子黄了,心里就慌慌的。对我来说,满地麦黄,意味着一场苦役即将开始。              
    在我看来,割麦子是所有农活里最累的。割麦子时不仅天热,还需弯下腰,如果动作不熟练,做起来会更加吃力。尤其令我无法忍受的是,是针状的麦芒不时刺着皮肤,那种感觉又疼又痒。割上一会儿,我稚嫩的胳膊便会被划得一道道的,汗水淌下来,生疼生疼。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小时候随父亲到生产队割麦子,烈日暴晒、暑气蒸烤、弯腰弓背、挥汗如雨,持镰刀的手生疼握不拢。刚想稍事歇息,父亲舒展开满是皱纹的脸笑着说:“加把劲啊!”             
    碾麦子是又累又脏的话儿。每天一大早到麦垛上把捆扔下来,再用木叉把麦捆一个一个挑开摊在麦场中间晾晒,然后不停地翻动,等晒好了,用性口拉上碌碡一遍又一遍地碾。此后就是起场,把麦秸挑起堆成堆,把麦粒用扇车扇净,这叫扇场。我们用木锨把碾出来的麦扔得高高的,凭着风力把麦粒和麦衣分开,这称作扬场。扬场时,麦衣和尘土随风飘扬,人满身都是麦衣和尘土,汗水一流下来就和成了泥。这样辛苦一天下来只能碾一扬麦子。后来,农村有了拖拉机,碾麦子可以用拖拉机带上石碾去碾轧,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有时天气好的话,一天可以碾两场麦子。等麦子全部收进队里大仓库,麦收就结束了,前后大致需要两个月。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农村土地承包到户,这时割麦子、运麦子主要还是使用人力,以家为单位,家家户户老少齐上阵。碾麦子的工具进步了,开始使用脱粒机。脱粒机的特点是,借用电力,把麦捆散开放进机器里,出来的就是麦粒。缺点是灰尘大,一天下来,干活的人全身都成了灰黑色,吐一口痰也是黑的。脱粒机需要的人手多。为了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大家采取互助组的方式,做到人闲机器不闲。即便这样,每年麦收也需一个月左右。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梦寐以求的联合收割机终于走进了农家。麦收由半机械化实现了机械化,联合收割机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收麦时农民只需坐在地头,等着装麦子,直接凉晒入库,短短几天便可结束麦收。             
    富裕起来的农民们欣喜地笑了!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