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历史武川武川镇
来源:塞北风      作者:张永刚
时间:2018年12月03日 11:27

   

   呼和浩特武川县是地处大青山北麓的一个县,是中国北方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旅游目的地。武川县下辖三镇六乡,其中可可以力更镇(简称可镇),是武川县政府所在地,是武川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但现今的可镇并不是武川历史上的军事重镇“武川镇”。

   可镇的形成是在康熙三十五年统一外蒙古后,到乾隆五年,旅蒙商开辟了一条从归化城到库伦,新闻的“营路”,在武川设有驿站,逐渐变成有店铺的商镇,即可可以力更镇。

   武川县管辖下的这块土地亘古就有,那么历史上的武川镇具体方位在哪里,一直是众说纷坛、莫衷于一。除了与临近旗县古城有着不同的歧见,单就武川县境内就有三种说法:一说下南滩古城;一说土城梁古城;一说二份子城滩古城。

   武川古镇在《魏书》、《水经注》中多有提及但均无准确的方位记载。

   有史以来记载“武川”两个字最早的一笔,出自于对《北史》、《周书》的记载。记载:公元398年,即天兴初年,宇文泰的五世祖叫宇文陵,随例迁武川,就是说按照国家规定,他例行迁到武川来担任武川镇的一个镇将。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和他的祖先叫拓跋力微,在武川这块土地上,打败了突厥邻部、柔然部,(也叫蝚蠕部,从字面上看带有歧视。)以武力征服各部占领了这块地方,成为武川地域的霸主,把充分显示他武功的地方,叫作武川。

   后柔然部逐渐强大,不时进犯北魏朝廷,北魏就在沿北部北界地方西起沃野、怀朔、武川、怀荒、抚冥、御夷,设六镇,史称“北魏六镇”,设六镇以保卫边境。时至现在,时间过了1600多年,即保留了名称又保留了统治范围的唯有武川镇!其它五镇均烟消玉殒,荡涤在历史的尘埃中,归于现今找不到或找到了不确定的土堆中。

   柔然这个民族仅在于武川相关的历史文献中能找到,中学课文《木兰诗》,文下注解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去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打仗。柔然族是当时武川地域内的一个土著部落,只不过被外族鲜卑(北魏统治阶级民族)打败,沦为奴隶的地位。

   后来拓跋南迁,给柔然以喘息发展之机。拓跋部所属的鲜卑人在今山西大同平城一带,建立了持读180多年的北魏政权。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武川至山西大同就比较远了。由于军事统治力量比较薄弱,不甘被奴役的柔然族乘着鲜卑北魏政权南迁,闷声发大财,发展壮大起来,小柔然闯荡成了大柔然,并跟原来的主人掐起了架,南北朝时期,柔然发展到也有了自己的奴隶,负责给柔然炼铁打兵器的部落,是突厥部落,被唤作“煅奴”,意思就是打铁的奴隶。“阴山岩画”大多是在岩石上素描岩刻突厥人捕猎及生活场景。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中学课文《木兰诗》中,“……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当时花木兰具体的从军路线,但早晨东方露出鱼肚白从黄河一处出发,傍晚到达一处黑山头营地集合。黄河国人皆知,那么黑山头在当时武川哪里呢?

   武川县北部的上秃亥乡西北约3.5公里处的西黑山子村,西北约300米处有一座独立的黑山。这座孤立的黑山,有古代军队活动的遗迹。时柔然族主要分布在达尔罕草原(今达茂旗)一带,而西黑山是在呼和浩特的土默川平原经白道(蜈蚣坝)通往达尔罕草原的交通要塞上。(今呼市百灵庙公路)

   二份子古城位于大青山以北二份子乡政府西约500米处。座落在一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略有起伏的山谷地带;其西南两面紧靠在山脚之下;北面地势较为开阔,其山系有一较大的山口直通达尔罕草原,现呼和浩特至百灵庙公路即从二份子古城通过。源于大青山北麓的把拉盖河从古城的东西两面流过,并在城北的公忽洞山口汇合,向北注入百灵庙河。

   二份子古城规模较大,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扼守着由武川境内通往北部达尔罕草原的最大山口,它与西面的怀朔镇(白灵淖尔古城,今固阳石拐子一带)及东面的抚冥镇(四子王乌兰花土城子)基本分布在同一纬度上,且二份子古城居于中心地带,加之有马背、角楼的建筑,可以肯定当时是一座军事性的城郭。

   《山西通志》中,“……武川在达尔罕之南部”记载相符。它处在由呼和浩特的土默川平原经白道通往达尔罕草原的最主要交通要道上,是柔然从达尔罕草原南下的最近的必经之路(现在仍是呼和浩特至百灵庙的唯一交通干线)。若扼守住这一通道,柔然则无法推进。

   武川,“武”则勇猛,是因北魏政权的鲜卑族曾在这里打败了突厥族、柔然族。树立了民族自信。“川”则主指河流,历史上曾有,现如今断流和成为伏流的自不去说。直到现在,呼市至百灵庙塞北要道,途经武川时仍可见路两边蜿蜒的有“卯独沁河”、“抢盘河”(古谓白道中溪水)、“塔布河”、“中后河”(汇入达茂旗的召河)、“巴拉干河”、“壕赖沟河”。

   由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辅以当代许多历史学者的实地踏查,再加以地理上的分析判断。历史武川军事重镇方位轮廓逐渐清晰。

   尽管花木兰在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人。但《木兰诗》所写肯定源于生活,最起码花木兰替父从军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花木兰是艺术抽象了的当时的士兵形象。如历史真有其人,那更能说明历史的真实。

   花木兰替父从军,各路服兵役者集合于武川上秃亥西黑山。然后整队编制,派往二份子古城守城,随时准备着生与死瞬间发生的与柔然人的战争。

   塞北寒凉提供了睡觉不脱衣服的借口,盔甲战衣遮盖了少女的曲美身条,从军期间女儿身终未暴露!这位爱美的中原女子也一定领略过塞北武川镇一带的风光:牛羊肥美、花儿鲜艳、骏马如飞、白云相伴、清风吹过、天边飘过一朵火红的萨曰朗……。

   服兵役完成回到家中后,花木兰第一件事便梳妆打扮,换上了女儿装。战争使花木兰女扮男装,战争压抑爱美之心太久了!

   历史英雄人物在武川历史舞台上迭相更替。却唯有巾帼英雄花木兰中国人家喻户晓。如今却为解开“武川镇”方位之谜再立新功!!

   英雄香消玉殒,归于尘土。武川军事重镇“武川镇”将被载入史册。“武川镇”成为武川文物。

   (文:常玉良)

             

摄影:张玉曦

                                                                                                                                                                                                                                                                                                                                                                                                                                                                  

摄影:李武芸 于建新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