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民俗文化的仪式感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赛男
时间:2019年03月19日 13:13

  一年一度的首府大召春节庙会于猪年正月初六如约而至。如今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是少了一些“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感觉,人们都渐渐感到,过年缺少“年味儿”。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常常把“吃”放在了重要位置,不管什么节,“吃”字当头。一旦“吃”的问题不存在了,人们实在吃不进去了,节日自然地缺乏了仪式感。文人志士们对此也大发感慨,对民俗文化的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出一些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年俗活动,力推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让民俗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抓手。

  比如,今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火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深入人心、四处传唱;一台台庙会热闹非凡;一家家博物馆熙熙攘攘;以及读书会、诗词大会、书院讲堂等等,文化味处处散发着奋斗向上的气息,深深展现着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精神价值的体现,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延续的积淀,既有高声呐喊的强大,也有淡定从容的强大,更有兼济天下的包容和不畏艰险的奋发。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演进,内涵在不断丰富,价值观念在不断成熟,作为一种思想动力,也在越来越显现出自身优势。比如,正月初六是每年大朝庙会的启动之日,这一天,是年俗文化的马日,古称“挹肥”,这一天,意味着休息结束,开始劳作。因为自农历腊月二十三以来,庭院、厨房、厕所均以污秽堆积,需要彻底清理,来个大扫除了。我们定在初七上班,也包含着这个认知。这就是民俗文化告知人们的道理,“人勤春早”这个成语,就是有着民俗文化蕴意的表达。

  可见,民俗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不仅要有仪式感,而且要不断充实健康向上的内容,讲科学、讲文明、讲时尚,即使是文化消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要秉承民族文化的精华,适应新时代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创造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张楠)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