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母驼圣火祭祀” 传承人米其德道尔计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作者:撖桃
时间:2019年07月31日 11:27

   

  近日,一首展展与罗罗《沙漠骆驼》火遍大江南北,歌词中这样写道:“我要穿越这片沙漠,找寻真的自我,身边只有一匹骆驼陪我……”这个“我”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有骆驼相伴,和骆驼有着不解的情缘。

  在杭锦旗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嘎查也有这样一个“我”。祖祖辈辈都是放驼人,而他从小跟随父亲放骆驼,骆驼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他就是母驼圣火祭祀传承人米其德道尔计。

  米其德道尔计幼时,父亲将他扶上骆驼背,小小年纪的他,丝毫不惧这个庞然大物,与骆驼周旋几日便将其拿下。乘着这“沙漠之舟”,越过时间之海,他从小孩子长成小伙子,为人夫,为人父,如今孙儿绕膝嬉戏。如今,米其德道尔计又将子孙扶上骆驼背,把他对骆驼的这份情感深深的烙印在子孙后代身上。

  不光是米其德道尔计一家对骆驼有着深厚的感情,生活在沙漠的牧民都知道,骆驼的生活习性,无论前面是多么艰险、多么困难,都不会丝毫退缩,迎着风沙,陪伴在人们身边,勇往向前。骆驼作为沙漠地区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用热血谱写出一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章。牧民们为表达对骆驼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期盼骆驼繁衍丰硕,生活更为富足,杭锦旗的蒙古族牧民们就产生了骆驼火祭这一习俗。

  “骆驼祭火”也称“母驼圣火祭祀”,有关骆驼祭祀的记叙起源于元朝时期。成吉思汗西征时,随军有大批骆驼运输队,为保障军需,建立功勋,牧民们养驼祭驼之风兴起,明清达到鼎盛。米其德道尔计跟随祖先留下的习俗和经验,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母驼产羔期,举行“母驼圣火祭祀”。牧民们跟随主祭祀人围着灶火顺时针绕三圈,一边祈福,一边抛洒祭品,将准备好的羊胸叉、奶食品、酒等供品撒入熊熊燃烧的灶火内,同时念着颂驼祝词,祈祷人畜兴旺好年景。前来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在火中祭洒白酒和刚煮好的奶茶,至诵经结束。牧民们拉着各自选出的骆驼绕圣火顺时针转三圈,并向火神祈祷:祝愿骆驼百母百子,膘肥体壮抗御灾病。

  从2007年开始,每年,米其德道尔计都会邀请各地的养驼人前来参加母驼圣火祭祀,这既是一次骆驼祭祀活动,同时还是一次骆驼文化交流的盛会。米其德道尔计邀请各地的养驼人都来参加祭祀,如巴彦淖尔、锡林郭勒、包头甚至蒙古国的养驼人都来,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养驼技术。为进一步促进相互的学习交流,他还组织开展赛骆驼、赛马、摔跤、拔河、削布依勒(骆驼鼻棍)、搓驼毛绳,更有驼背上的“激战”驼球比赛。

  米其德道尔计告诉笔者,“骆驼以沙蓬、柠条、红柳喂食,饮一次水可顶一星期,不需天天照料,特别好养。”他的骆驼养得好,每一峰骆驼都是他的宝贝,现在已经有200多峰了。每年都会有人来买他的骆驼,“每一峰骆驼的价格都不等,大一点的可以卖得到15000元,一般的也可以卖到10000元左右。”

  骆驼养成需三年时间,养驼人必须要耐得住性子。米其德道尔计养了半辈子骆驼,不急不躁,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他驯骆驼驯得好。任骆驼多犟多调皮,任它耍赖撒泼,他一出马就能治得服服帖帖。这么多年,他去周边各地交流,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驯驼人。驼毛驼绒是相对稀缺的动物纤维,驼肉和驼峰有药用价值,驼奶营养丰富,驼掌是与熊掌齐名的佳肴。

  杭锦旗文化和旅游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为了保护和传承‘骆驼祭火’这一习俗和文化,杭锦旗成立了骆驼协会,而且每年举办‘千峰骆驼节’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申报米其德道尔计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让更多人知晓。”随后,笔者了解到米其德道尔计已经有了传承人,在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骆驼祭火”会以其独特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继续传承。

  在这沙漠中行走,传承着神圣的“骆驼祭火”仪式。驼铃声声,黄沙漫漫,米其德道尔计将继续拉着他的骆驼在高高的大白柠条间穿行,就像奔跑的“生命力”,向着繁荣和兴旺。

(责任编辑:张楠)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