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民族风韵
【原创】归绥之戏院
来源:塞北风      作者:曹建成
时间:2019年09月05日 11:23

  归绥早年曾经有戏院四座,均设于旧城(归化城)。一是:大观园剧场、二是:同乐剧场、三是:共和剧场、四是:民众剧场。

  大观园剧场其名曰:大观剧场。位于旧城小东街中段路东,(亦称:大观园、宴美园、嘉乐会馆)由元太祖十六世孙喇嘛札布王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兴建。这位喇嘛札布姓:博尔济吉特,曾经协助清廷一统新疆天山南北并献马三百匹,叙功一等台吉命乾清门行走,后又因“擒青衮咱卜,封喇嘛札布为辅国公札萨克。这位喇嘛王爷平时爱吃、爱喝、爱红火,还爱听山西北路梆子,故在建府邸时没有把辅国公府建在城里,而是建在城外东南一带,建府时把府地基缩小,迎街地段建起一座既能吃饭又能唱戏的会馆“嘉乐会馆”。

  清光绪三年(1877年)嘉乐会馆租给一个叫王泰祺的山西忻州人,王泰祺把嘉乐会馆交给侄儿王禄管理,并把它改建成一座集餐饮娯乐为一体坐东朝西开门的戏馆子,更名“宴美园”,成为归绥第一家“大戏馆子”。民国十六年(1927年)王禄将宴美园交于侄儿王泰和。并向房东关仁多(满州旗人)再租25年,随后对宴美园又进行了修缮,改成茶楼,名:大观茶楼。从此以后,以演出山西梆子(晋剧)为主,专靠从外地请名角来演出,大观园也就此叫了出去。

  1952年合同到期,王泰和把大观园交给关仁多之子关贻秀。1956年公私合营,大观园成为了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专业演出场地。

  大观园二层中西结合近代建筑,楼顶女儿墙系木制两条龙(二龙戏珠)。大门上方建有出檐的木制栏杆,南北俩侧是圆形窗户,显的非常典雅古朴。内设观众席700多位,并设有乐池。1968年大观剧场更名“反修剧场”。1971年大观园拆,建文化局宿舍。

  同乐剧场前名:同和园,是归绥市仅次于大观园的戏院子,位于旧城原来的大西街东段路南一大院内。单从外表看更本就看不出是座戏园子,只是在演出时在大门口贴出用红纸写的戏剧节目单中,过往行人才发现原来在这座大院里还有戏院。同乐剧场大门硬山建筑,东挨著名的茶馆“德顺源”(解放后改名:德兴源),西是:海泉澡堂(解放后改名了大西街浴池)。

  同乐剧场最初是一家清酒馆子,字号:“公庆园”。清光绪五年(1880年)被一位叫陈旭的生意人买下重新装修改成戏馆子,取名“同和园”。进入民国后,陈旭子陈子胜接管同和园,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停设酒席,改茶楼,更名:同和茶楼。从此同和园成为单独演戏剧场。日伪时期的同和园是归绥最有名的戏园。1939年中路梆子艺人盖天红(王步云)、说书红(高文翰)到同和园演出,曾在归化城掀起“盖天红”、“说书红”热。1950年,同和园改名:同乐剧场。成为接待全国各剧团来归的演出剧场。1956年、1958年北路梆子著名演员小电灯(贾桂林)曾在此演出。1963年该剧场年久失修被拆。它是呼和浩特市四个戏园子第一个被拆的剧场。

  共和剧场位于旧城大召前路东的财神庙巷内。初是财神庙庙会上搭的戏台,是北路梆子的主要演出场地,据说形成于清咸丰年间。光绪年间建成戏院,民国时期进行了重新翻建成土木结构近代建筑剧场,该戏院建筑面积六百多平方米,大门朝北开。因戏院北是财神庙,所以人称:财神庙戏院。戏院建国前是山西右玉人武俊清、武俊英第兄二人的产业。1949年前的财神庙戏院是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演出地。在此戏院登台演出的著名演员中路梆子艺人有:花女子(李桂林)、三女红(宋玉芬)、八岁红(常艳春)、小果子(冀素梅)等。

  解放后,财神庙戏院更名:共和剧场,并成为了“二人台”及民间小戏演出剧场。民间艺人:班玉莲、刘全、亢文彬等在此登台演出。1964年,共和剧场因年久失修,倒塌。

  民众剧场坐落在大召山门前十五米的地方。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原绥远省市场的旧址上改建而成。晋商投资创建,山西介休商人柴万荣是戏院投资者之一。剧场前名:民众戏院。1945年后一度称:庆和戏院。1950年更名:民众剧场。剧场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剧场入口、售票窗口均在东边。在民众戏院表演的著名晋剧艺人有:任翠芬、亢金蕊(小梅梅)冯金泉(十六红)杨盛鹏、武仙梅等。

  1971年民众剧场与大召西夹道的和平电影院重新组合,剧场翻建更名:向阳影剧院。1990年后,旧城区改造,向阳影剧院拆除,从此呼和浩特市清、民时期建的四座戏院全部拆完。

(责任编辑:张楠)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