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这种水果因何成古代皇宫与文人墨客的团宠
来源:倔强的史官      作者:
时间:2018年09月18日 09:19

  荔枝历代都是宫廷的珍果贡品,而将荔枝真正捧红的还是杨贵妃和李隆基。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人不禁对唐玄宗、杨贵妃的贪欢误国愤慨不已。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那么以唐朝的保鲜运输技术,广东的荔枝运到千里之外的西安,即便用最快的千里马也无法避免天气的炎热与长久的颠簸。

 

  其实,唐朝皇宫进贡的荔枝并不是出自岭南和福建的荔枝而是产于巴峡,巴峡在如今四川的涪陵一带。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到“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杨玉环小时候随父亲生活在四川,所以贵妃为何爱吃荔枝,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从小就爱好这一蜀地本地水果。杨玉环之后去长安做了贵妃,对荔枝的美味仍无法忘怀,才有了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送荔枝。如若是产自岭南与福建的荔枝在古代的交运条件下,再如何快马加鞭也无法保证新鲜的送到长安。

  荔枝的珍贵也在于它的原产地比较局限,保鲜期又特别短。除了原产地的人们,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得到。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妙笔生花,怎让人对荔枝不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北宋词人苏东坡被贬至广东惠州,他应该读过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苏东坡本身就是一名吃货,对荔枝的色香味垂涎已久。由于政治迫害他被贬到一个连肉食都难以寻到的蛮荒之所心中郁闷,却能品尝到那些远在都城开封的政敌们无法品尝到的珍贵水果怎能不嘚瑟一番。

  东坡难以掩饰对荔枝的喜爱,魂牵梦萦之余写了不少关于荔枝的诗句,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食荔枝二首》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喜食荔枝上还有比苏轼更加疯狂的人,那便是明代号称“荔枝仙”的宋珏。

  此君是福建莆田人,对荔枝相当着迷,著有《荔枝谱》,书中开头就表示任何人间美味与荔枝相比,均不可及。他说自己每日吃一两千颗是很正常的事。荔枝当造,从初上市到采摘完,他腹中至少有十几万颗荔枝。然而一颗荔枝三把火,一日千余颗,不会口舌生疮吗,不会得荔枝病吗?不禁让人怀疑他是为写文章夸大其词,附庸风雅罢了。

  在写荔枝的诗句中也不乏境界高远的。如明代的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丘濬,他所作《咏荔枝》:“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此处的“可怜”并非我们以为的“哀怜”,那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胸襟的误解。此处的“可怜”是“怜爱”的意思。

  丘濬借赞海南荔枝虽生长在偏僻的海角天涯,却天生就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美味,所以加倍受人青睐,来暗喻自己对故乡海南充满着眷恋和自豪,没有丝毫的自卑,就如同这荔枝一样虽偏远却高贵。

  从皇亲贵胄到文人骚客都在赞美荔枝,但真正喜欢荔枝的人,依我之见便是白乐天了。

 

  白居易本是河南人,被明升暗贬至重庆忠州这样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任刺史,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心怀不满。他勤政爱民,造福当地百姓,深受忠州人民的爱戴。在忠州任官两年期间留下了近百首诗歌。

  白居易所撰的《荔枝图序》妇孺皆知,可你读过他的《种荔枝》吗?“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一颗颗荔枝像艳红的珍珠般,煞是可爱!可我这白发苍苍的太守也未免太痴心了,荔枝树种下来,十年后才会开花结果,到那时都不知道我这太守身在何处了!但我还是愿意在庭院中种我的荔枝树。可见白太守对荔枝的痴心,对忠州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更展现出他“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无私品质。

  两年后他调任他处,估计再也难以与荔枝相见欢了。但没关系,真正有修养有品德的人爱一物,并不会无休止地占有来满足私欲。有时候,隔空想念一番,追忆一下,回味一遍,也是人间一大雅事。白居易大概便是这样的人吧!

 

  现代人可比古人有口福多了,对于荔枝这种比较常见的水果大家是否也有古人的荔枝情节呢?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