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孙权到晚年为什么变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来源:情怀历史号      作者:
时间:2019年02月13日 09:53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曾经表示“生子当如孙仲谋”,以此来称赞孙权这位对手。根据《三国志》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对于孙权来说,18岁就继承孙坚、孙策的江东基业,成为一方诸侯。在这之后,孙权和刘备结盟,于赤壁之战战胜强大的曹操。又派遣吕蒙偷袭荆州,促使东吴疆域面积明显增加。在夷陵之战中,孙权派遣陆逊击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不过,对于前半生励精图治的东吴大帝,却在晚年性情大变,变得昏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就孙权晚年的昏庸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不过,在立孙和为太子后,孙权却没有对鲁王孙霸进行节制,甚至放任鲁王孙霸和太子孙和之间的争斗。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在此基础上,对于东吴大臣来说,也因为支持太子孙和或者鲁王孙霸,从而分为两个派系。对于东吴的二宫之争,尤其是因此带来的内部争斗和消耗,孙权无疑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二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更为关键的是,在二宫之争中,孙权还间接逼死了功臣陆逊,这无疑是孙权晚年性情大变、昏庸的体现。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由此,对于东吴来说,陆逊可以说是栋梁之臣,也即陆逊之于东吴,就好比诸葛亮之于蜀汉。但是,对于陆逊这位忠臣,因为卷入到东吴的二宫之争中,从而遭到了孙权的责备逼迫,最终气愤而死。

 

  三

  另一方面,孙权晚年的昏庸,还体现在独断专行,不听劝谏上。在三国中期,辽东公孙渊派遣使者向孙权称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辽东公孙渊来来说,之前向魏国称臣,后来又背叛魏国。因此,在东吴群臣看来,公孙渊向东吴称臣,显然不是真心实意的。但是,面对群臣的劝谏,孙权却是独断专行,执意派遣使者前往辽东,结果这些人都被公孙渊杀害了。由此,对于孙权来说,前半生雄才大略、英明果断,但是晚年却是性情大变、昏庸至极。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和一个人的英年早逝存在直接和密切的关系,此人就是孙权的长子孙登,也是孙权原本设立的皇太子。

 

  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对于贤明宽厚的孙登,不仅和孙和等兄弟关系良好,而且多次劝谏孙权,镇守武昌时,处理事务也谨慎得体。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对于太子孙登的去世,孙权伤心不已,也因此变得猜忌和焦虑。在孙登去世后,孙权虽然立孙和为太子,但是,孙和相对于孙登,显然难以令孙权满意,所以孙权又提升了鲁王孙霸的地位,由此引起了二宫之争。加上没有孙登在身边劝谏,也即身边缺乏信任的人,孙权在猜疑之下更加昏庸残暴,成为了昏君。一定程度上,痛失长子孙登后的孙权,和痛失长子朱标后的朱元璋比较相似,在性情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黄亦)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