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一个遗址:诉说着不能忘却的伤痛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王连英 李玉琢
时间:2015年08月26日 10:35

  8月中旬,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北山之巅,站在建立在原侵华日军要塞遗址的世界反法西斯海拉尔纪念园,当意识到脚下几十米深的山体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关东军修筑的工事时,内心不由生出感慨。

    记者随着纪念园的讲解员走进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序厅,闯入眼帘的是序厅中央一个成史书状的雕塑,上面刻着“勿忘”两个字,史书下面有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大刀、钢盔和马鞍。

  “这个雕塑寓意是:史书记载着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这里犯下的残暴罪行,象征着中俄蒙三国人民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告诫人们永远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讲解员娓娓道来,那段让中国人民伤痛的历史再次揭开面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吹响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集结号,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沦为人间地狱。海拉尔作为战略要冲和军事枢纽,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筑了大量工事,在市区周围的3个高地筑起了5个阵地、10个辅助阵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5个阵地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海拉尔街区、铁路、公路交通要道纳入封锁视线,形成了五角形的火力网。因此,日本人形象地将海拉尔要塞称为“军都五芒星”。5个阵地中,河南台阵地,即北山要塞遗址,因扼进出海拉尔之咽喉受到格外重视。它是海拉尔要塞最复杂、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环形防御阵地,是整个海拉尔要塞的指挥中心。北山阵地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各种工事的总面积为1万平方米,可以保证日军日常生活和作战的供给,日本关东军第80独立混成旅团的地下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海拉尔要塞是用中国数万名劳工的生命筑成的,一名叫张玉甫的劳工见证了数万名劳工的悲惨血泪史!”在气温零摄氏度的北山地下工事里,讲解员沉痛地讲述着。

  当记者提出想要采访这位历史的见证者时,却被告知,张玉甫在前几年已经去世。尽管无法听到张玉甫的讲述,但他活着的时候回忆的这段劳工的悲惨遭遇,通过讲解员的转述仍然让人唏嘘不已。

  游客在纪念园大门口拍照留念

  “劳工们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的是高粱米稀饭和混合面饼子,喝的是生水,穿的是更生布衣服和用水泥纸袋做的衣服,可以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且还要遭受日本监工的毒打,反抗者则被绑上吊起示众,夏天让蚊虫叮咬致死,有的让狼狗活活咬死。在数万名劳工中,张玉甫由于患有眼疾住进了病号棚,每天负责往海拉尔河北岸万人坑里运送劳工尸体,久而久之对外出的路非常熟悉。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张玉甫趁看守病号房的日本兵睡着,从病号房偷偷逃出,越过了7道铁丝网,刮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跑了一整夜才逃了出来。张玉甫当时逃到现在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被当地割草的老乡发现,为他指明了通往市区的道路。然后,张玉甫隐姓埋名在海拉尔的环卫队当了一名环卫工人。”讲解员的转述,让所有前来参观的人为之动容。

  走出阴冷的地下工事,温暖的阳光直射而来,巨大的反差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要更加珍惜今天和平、自由、美好的生活,也让人更加敬仰那些为战胜日本法西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

(责任编辑:自由人)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