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为《芈月传》编剧炮轰点赞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李岩
时间:2015年11月12日 12:22

 

  《芈月传》海报

  今年年底之前,最受关注的电视剧莫过于古装大戏《芈月传》了。11月10日,该剧举行了盛大的开播发布会,宣布将于本月底开播。然而在发布会的同一天,该剧编剧兼原著小说作者蒋胜男却“不顾大局”,发长微博炮轰《芈月传》片方,指责对象包含影视公司、制片人曹平及导演郑晓龙夫人王小平等几乎所有幕后大佬。这类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一部热播剧将播时,总会有编剧出来痛陈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为何编剧总是被欺负的对象?又为何出来说话的总是热播剧编剧?

  一、中国文学传统以诗文为贵 剧作家难登大雅之堂

  从中国文学的脉络来讲,剧作者不受重视是一以贯之的传统。在中国悠久的文学历史中,以故事取胜的小说、戏剧出现得都很晚,很长时间都是诗词歌赋的天下。即便明代出现杂剧,明清出现小说,也并未被视为文学主流。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种传统,一是说书艺人的谋生工具,二是文人游戏之作。不论哪种传统,都以故事为核心,除了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外,作者并无深意,不像诗歌那样要承担“诗言志,歌咏言”的责任。

  与小说相比,戏剧的地位要更下一层。老百姓读《红楼梦》,总还是要知道一下作者曹雪芹的故事;然而看戏的话,甚少关注这出戏是谁写的。到了近现代,小说已成文学主流,而戏剧仍显得等而下之。纵观现当代文学,称得上大师的剧作家可能只有曹禺一人。而大诗人、大小说家、大散文家,我们却能举出很多。

  如果放眼世界文学界,也能看出中国剧作家地位的低下。以诺贝尔文学奖举例,21世纪以来的获奖者中,有品特、耶利内克等以戏剧为主要创作形式的获奖者,也有略萨、莫迪亚诺等时常涉足剧本创作的小说家。近年获奖热门中也有彼得•汉德克、乔恩•弗斯、马丁•瓦尔泽等戏剧大师。然而如果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举出10-20个最好的来,你举得出一位剧作家吗?

  二、中国当今电视剧圈以演员为核心 编剧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看到这,有人可能要反对了:我们看过的由莫言、苏童、余华等顶尖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不要太多啊!诚然,这些作家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影视剧开头的原作小说作者一栏,但是拜托返回头去看看编剧一栏,可曾出现过这几位的名字吗?

  事实上,在中国文坛有个现象:一个作家初出茅庐时,往往会当当编剧;而一旦他(她)成为知名作家,就基本上不会再趟编剧这趟浑水了。是的,没看错,编剧行业是趟浑水。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帅帅的苏童老师这张憋屈的脸吧。

 

  苏童及他不想当编剧的理由

  作为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苏童尚且会遇到这样的窘境,那其他编剧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大家都当编剧的老板”这一点说得绝对不夸张。举凡世界影视行业,像中国这样不重视编剧的情况都不多。

  一般来讲,正常的影视制作流程有两种模式: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多数是制片人中心制,即制片人作为整部戏的核心人物,由他来找编剧、导演、演员及幕后工作人员,搭建整个剧组班子,控制成本支出,拍完之后进行后期剪辑,并运作整个的发行宣传事宜。所以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到最后一项大奖——最佳影片颁奖时,上台领奖的不是我们眼熟的导演、演员,而是可能从未见过的制片人。简而言之,制片人中心制是把影视剧当成产品,进行工业化、流程化的操作。

  导演中心制常见于欧美、亚洲艺术片及小成本电影。导演往往自己身兼编剧,有固定的演员及幕后工作人员班底,所有人围着导演转,来完成导演头脑中构思的那个作品。这样的导演一般都有长期合作的发行公司,受众不多但忠诚度很高。

  如果以我们熟悉的电影人来说的话,张艺谋导演的早期电影(女主角都是巩俐)、贾樟柯导演的几乎所有电影(女主角都是赵涛)是典型的导演中心制作品;而张艺谋导演后期的电影(都由张伟平制片,导演沦为打工者)则是典型的制片人中心制作品。这两种都被证明是能够生产出优秀作品——或者说起码是合格作品——的影视剧运作模式。

  说回到我们如今的电视剧行业。很多人都说中国电视剧很畸形,这个畸形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剧组的畸形。简言之,如今中国电视剧剧组,多数是演员中心制。每部剧围绕着一两个明星运转,明星有极大自由度,可以为该剧指定导演,更可以带新编剧进组,大幅删改原有剧本。

  形成演员中心制的原因在于买剧机制。目前中国电视台中,自己制片拍摄剧集的不多,主要都靠向影视剧制作公司购买。而什么剧受各大电视台的欢迎呢?或者更俗一点说,什么剧好卖呢?答案是有大明星的。

 

  《芈月传》编剧蒋胜男(右)与芈月扮演者孙俪

  《中国文化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借由一位演员之口,描述了如今电视剧的制作流程:“你知道现在电视剧都怎么拍么?最开始有个大纲,有名的编剧、导演就可以拿着大纲去找投资了,然后钱一到位,拍个几集样片就可以给各大电视台推荐了,只要有人点头接受了,接下来就开始一边拍一边写剧本,没准儿今天来帮忙写剧本的和明天来帮忙的那伙人都不认识,这种情况下拍电视剧你能有什么期待?”

  从上述话中可以看出,有名的编剧不是没有,但他们并不是真正写剧本的人,而是拉赞助的人。拉来钱以后,找一些“临时工”编剧在非常潦草的状态下迅速赶工完成剧本,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随后,那位演员还说了下剧组的资金分配:“如果我是一个编剧,投资3000万元的片子,两个大腕卷走2000万元,剩下编剧、灯光、音响、舞美、后期发行宣传,全部从这里面分钱,最终分到编剧手里的只有几十万元。我也不给好好干啊,凭什么他们就拿这么多,我就拿这么少呢?”

  “投资3000万元的片子,两个大腕卷走2000万元”,这个情况也是当前电视剧行业的常态。因为观众不认识导演、编剧,只认识演员,有明星意味着有人看,有人看意味着有广告。所以电视台只买有明星的剧。久而久之,演员片酬水涨船高,一部剧收入上千万乃至几千万早已不新鲜。在这个生态链中,导演已经沦为弱势群体,要唯演员马首是瞻。而编剧则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因为剧情编得咋样,其实没人在乎。

  三、热播剧能闹出编剧纠纷 恰恰因为编剧获得了一定话语权

  上文提到的知名编剧拉来投资,找一些不知名编剧一边拍一边写剧本的形式,业内叫找“枪手”。这种现象也很普遍,不仅是粗制滥造的剧,一些制作很精良的电视剧,其实也是“枪手”完成的。

  今年四五月间,电视剧《于无声处》在CCTV-1播出。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总体而言比较好,豆瓣评分也有7.3分,高于国产电视剧平均分。作为央视一套的大戏,整体制作水平也很高。然而这部剧,就是典型的“枪手”剧。

  该剧宣传时,编剧一栏只有高满堂一人。作为《闯关东》等剧的编剧,高满堂是业内响当当的大腕,也足以配得上央视大戏的名头。

 

  《于无声处》百度百科上的信息,编剧一栏只有高满堂

  后来,本剧在央视播出。片头演职员表中,编剧一栏突然出现三个之前从未出现的名字,并列在了高满堂之后。

 

  与此同时,第二排编剧里排首位的徐健博,在微博和论坛里和网友互动频繁,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这部剧的主要编剧。

 

  《于无声处》编剧之一徐健博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

  在《于无声处》热播的五月,笔者曾在某论坛中见过徐健博与网友交流,其间他表示该剧是一边写一边拍的,后期因临近春节,时间紧张,外加整个剧组都归乡心切,导致后半部分相对前半部分在质量上有了一定的下滑。这一点,看过该剧的人都会有明显感受。如今这个交流贴已被删除,故而无法截图。

  从以上几张截图及论坛交流可知,片头编剧一栏排在第二排的几个人是主要编剧,而排在第一排的高满堂老师则是挂名卖剧的。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大戏,在编剧上用的都是这种“枪手”模式,整个行业的情况可想而知。

  从这个角度想想,《芈月传》能够由小说原作者蒋胜男一人执笔从头到尾编剧,并在正片中署名,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蒋胜男指责导演郑晓龙的夫人王小平女士“只是作为导演方提出过廖廖几点审稿意见”,就能署名总编剧。这其实也不罕见。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任浙江作协主席麦家在未成名前,也遭遇过类似的事。2005年,他的代表作《暗算》被改编为电视剧,在该剧制作及播放的过程中,他的身份从唯一编剧变为联合编剧之一,又从联合编剧中排名靠前的一个变为了排名靠后的一个。这件事当事双方有过几番往来,如今网上都能搜到,在此不赘述。

  当然,麦家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跻身一线作家行列,也就不再编剧了。可能正如苏童所说,“不想所有人都当我老板”。

  中国影视剧行业,尤其是电视剧行业的编剧环境,大抵如此。所以能够像蒋胜男一样站出来为自己的利益说两句话,其实已经是编剧当中有着很高地位的表现了。多数人都默认着当“枪手”的潜规则,挣着只有演员百分之一的酬劳,沉默着。

  四、美剧的启示:观众真正在意的,只有剧本

  与上述“制片人中心制”、“导演中心制”、“演员中心制”都不同的,还有一种剧组构建方式,是让编剧权力最大化的“编剧中心制”。

  “编剧中心制”比较像“制片人中心制”,只不过是由编剧亲自担任制片人。这个编剧有完整故事大纲及一部分成熟剧本后,会向电视台兜售,如果电视台选中并签约,就会组建以该编剧为核心的剧组,并会配备由多位编剧组成的编剧组。

  这个编剧组并不是国产电视剧那样的“枪手”模式。区别在于“枪手”是一个人写整个剧本,而编剧组则是分工协作,例如一个人写人物,主要构思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势;一个人写剧情,依照好莱坞的编剧守则,三分钟一小包袱,五分钟一大包袱,时时吸引住观众;一个人记细节,若干集以前埋下的坑、留下的悬念、曾出现过的一个饰物等,要适时地“填坑”、解开谜团,并给所有细节以合理的解释。最后这几位编剧会把自己的成果汇总到主编剧那去,由他再捏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样的编剧方式比较适合那些天赋不高,但足够勤奋的人。他可能无法单独完成一个出色的剧本,然而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运用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作为编剧组的一部分,为一部出色的剧本贡献一份力量的。这点非常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而这些美剧的编剧们,能挣多少钱呢?据《Hollywood Reporter》报道,大多数编剧签的都是20周的合同,平均能拿到3800美元的周薪,一些资深编剧每周则能挣6000美元。要知道这指的是编剧组成员,而非主编剧。如果能不依靠编剧组而独立编剧,那平均一集(美剧多为周播,一集也就相当于一周)能挣到24788美元。

  即便按周薪3800美元算,月薪也能达到1.5万美元,远超美国平均收入水平。当然,相比起演员来说,编剧还是低收入群体,但差别并不大。

  美剧的这种“编剧中心制”也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其根源还在观众。观众想看剧情更好的剧,而非明星最多的剧,这就倒逼电视台也用同样标准买剧。于是,在总制作成本中,编剧所分到的比例就会比较大,这才会刺激编剧更用心地编写剧本,否则如果观众不满意,电视台就不会继续购买该剧,编剧也就失业了。某种程度上说,美剧的精彩,来自于编剧们对拿高薪的企图+随时可能失业的恐惧。

  美国电视剧行业从上世纪50年代即开始发展,而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80年代才有的。美国观众也经历过从爱看大明星过渡到爱看精彩剧情的过程。换句话说,中国正走在美国曾走过的路上,对剧情的精彩程度会越来越重视。

  结语:

  蒋胜男炮轰《芈月传》剧组,对这部剧而言可能是件添堵的事,但对整个中国电视剧行业以及编剧群体来讲,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敢于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敢于在拿到酬劳的基础上,继续对署名权据理力争,让全行业对编剧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归根到底,剧本乃电视剧之本。明星再漂亮,看多了都会腻的,但精彩的剧情,永远不嫌多。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