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原创】德胜沟—内蒙古抗日的圣地
来源:凯风呼和浩特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6年01月14日 10:3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首府顺着通往武川县的公路一路朝着当年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司令部德胜沟前行,只见这里山野碧绿,溪流潺潺,悬崖高耸,村庄里还有袅袅的炊烟,可就在这条静谧秀美的山谷中,70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抗击日寇的惨烈战斗,如今已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上了土默川,占领了归化城(呼和浩特市),土默川的人民从此被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土默特的好男儿,共产党员杨植霖、贾力更、高凤英等几经周折,举起了抗日的大旗,组织起了一支“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大青山一代展开武装斗争,打击日寇。  

  1938年,中共中央考虑到大青山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外翼和通往大西北的咽喉,更是延安的塞外门户,做出来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同年八月,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连及太原成诚中学的进步学生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在李井泉、姚喆等率领下从山西五寨出发,挺进大青山,与杨植霖、高凤英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回师,胜利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根据地,并组成了3个骑兵团的大青山骑兵支队。从此,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土默川,沉重的打击了疯狂的侵略者,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其它根据地的斗争。  

  德胜沟是一个中间低,四周高的小盆地,一条小沟穿村向北汇入抢盘河。1940年,大青山支队从土默特左旗的万家沟来到这里开辟根据地。1942年,大青山抗日党政军机关也迁到了这里。  

  司令部就设在村西的坑洞里,门前的树根和磨盘便是姚喆司令员的“办公桌”,南山坡的两排窝棚是绥远省委、绥西地委、绥察行署的驻地,电台设在村里南高耸的钻天沟,兵工修械所、卫生队设在树木繁茂的榆树沟。  

  德胜沟现存大青山支队司令部教导队、卫生队、电台室等旧址,司令部、卫生队仅仅是不足10平米的小土房,曾经用过的马刀、手榴弹等实物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八路军当年植下的两颗榆树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德胜沟峡谷北侧的山崖上有一个石洞,叫“佛爷洞”,当年鬼子多次向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司令部进攻,每次都是丢盔卸甲大败而归。鬼子认为这是“佛爷洞”的佛爷在保佑着八路军,一个鬼子少佐就举起枪向“佛爷洞”扫射。如今抬眼望去,只见陡峭的山顶处,一个两米见方的石洞中,一尊石佛双手合十,端坐其间,右臂残缺,洞口还留下一串弹痕。这块浑然天成的灵石见证了当年鬼子的无奈和野蛮。  

  大青山支队司令部来到这里,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村里有一个叫张五子的,1938年,鬼子来到偏僻的德胜沟抓壮丁。张五子一家被抓到大同口泉煤矿当壮工。一天夜里,张五子买通看守,带着家人逃了出来,步行乞讨一个多月才回到家乡。八路军来到这里,张五子怀着对鬼子的刻骨仇恨,主动请缨,担负起为司令部烧木炭的活。因为当时鬼子对根据地的封锁相当严密,从外运煤十分困难,取暖只能就地取材。更有,木炭没有烟,能起到很好的隐蔽作用。之前还有一个叫张兰女的发动妇女为抗日将士制作军衣和军鞋,其中一次送军衣400件,被誉为拥军女英雄。1951年国庆节,她代表老区人民受到毛主席接见。  

  这些故事至今仍在当地人的心中,英雄们永远活在心中,侵略者刻骨铭心。  

  70多年了,中华民族曾遭外辱,备受欺凌,一代仁人志士们,一代爱国同胞们,一代共产党人们,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七七事变”来临之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做为内蒙古人,做为土默川人,假日里最好的去处应当来这里走走,看看,听听,体味一下那还并未远去的峥嵘岁月,为了“中国梦”。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