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原创】这里是片红土地
来源:凯风呼和浩特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6年07月11日 10:17

 

  它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最东端,有2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45个自然村,人们习惯上叫它榆林子。

  传说清代前这里是片天然的榆树洼子,当时有蒙古族放牧居住,后来汉族迁徙渐多,形成村落:清乾隆六年(1741年)以自然特征取名榆林。解放前属归绥县,1954年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成立榆林乡、陶卜齐乡,1958年两乡合并成立榆林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乡建镇至今。地形为盆地小平原,形成盆地小气候。大黑河从桌子县入境,自东北向西南流经11个行政村,流长20公里,是该镇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较大的水利工程有东风灌区、和合渠、二道河扬水站。镇内资源丰富,概况的可以说,除多种植物,是产粮区外,红粘土资源最丰富,更有,21个行政村有9个是革命老区。这里是抗日战争的根据地和解放战争归绥战役的主要战场,贺龙、杨成武、姚喆等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1945年11月,新华社绥蒙分社在该镇陶卜齐村成立,我国著名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陈之向、师海云、纪希晨当时就是这个分社的记者。因而,这里无论是从自然资源,还是精神家园,它都可称是片红土地。

  红粘土从工业上说是最佳的耐火材料,炼钢、炼铁炉,各种锅炉用它配套耐火砖保温。由于这里土层厚,粘性大,又较贫瘠,上世纪60年代为了带动这里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建了一个呼和浩特市最大的砖瓦企业—第二砖瓦厂,在特殊的年代还曾叫东方红砖瓦厂。平日里,尤其是冬季,家家户户也都会用到它。尤其是那年代,人们都睡大炕,生火炉,也要用这红粘土把炉膛保温,否则,那炉膛还被烧的变形、破裂,当地人叫“套炉子”。我参加工作在内蒙古铸锻厂就用这里的红粘土,冬季里是供不应求,我还常用自行车驮着给亲朋家,甚至饭馆送,换盒烟抽,弄顿酒喝。

  这里有一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木沁烈士陵园”,埋葬着1948年在“归绥战役”中牺牲的36名解放军战士遗骨。因为苏木沁村在1945年的“绥包战役”时,是解放军部队的坚强后方:1948年“归绥战役”解放军后方医院设在这里。最初的烈士遗体埋葬在什犑窑村北石架湾,解放后,每年的清明节,当地的老乡和学生都要进行扫墓纪念活动。1988年,将这些烈士遗骨移入“苏木沁烈士陵园”。陵园占地7200平方米,由牌坊、石阶、纪念塔、陵墓四部分组成。

  什犑窑,清乾隆年间,人们居住在土窑内,全村搭配有10副牛犑耕作,故得名。土默川上有许多村落叫窑或窑子,也就是据此而来,象阳曲窑,就是从山西阳曲县迁徙居住的汉族聚居而名。

  抗日战争时期,什犑牛是根据地。当时大青山的土匪也猖獗,有一个绰号“干豌豆”的土匪头子就当了汉奸。1938年冬的一个风雪夜,陶卜齐村的“抗日救国会”配合八路军消灭了驻防在这里的“干豌豆”部,缴获各种枪70多支,战马100多匹。1941年,日寇扫荡时,进村活埋了抗日“堡垒户”郝有财,用辣椒水灌死抗日积极分子梁丑小。

  三道沟,乾隆年间建村,以山沟顺序排列得名,地处蛮汉山区,东与桌子县接壤,南与凉城县为邻,由10个自然村组成。抗日战争中,这里是根据地。1939年10月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500多人,在李井泉、邹凤山等的率领下,就地打了一仗,消灭日伪军百余人,成为绥东地区一次著名战斗。1943年冬,在地下党组织的号召下,当地群众自发组织100多人,手拿长矛大刀与日寇展开肉搏战,打死敌人30多人。后村子遭到日寇飞机轰炸和火烧。2000年国家对该村实施退耕还林移民搬迁。

 

  东干丈村,元代称“干只汗忽洞”,清代称“干只胡同”,意为“独眼井”。传说,过去村中只有一眼井,由此得名,干丈是蒙语。坐落在大青山脚下。抗战时期是根据地。1944年7月本村农会主任孟存良、民兵队长毕召召,带领民兵在本村与日寇进行了一次战斗,消灭敌人40多人,缴获武器50余件。次日,日寇组织反击,将村子烧毁,并杀害孟存良等7名同志。

  陶卜齐,蒙古语,汉译为“纽扣“,地处大青山与蛮汉山的峡谷之间,象”纽扣“连接两山,故得名。这里是土默川著名革命英烈段德智的家乡。1939年5月,段德智与本村青年赵艾等和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取得联系,进山接受培训后,家乡开展地下抗日斗争。他们以开设”自生号“小杂货铺为掩护,广交朋友,启发群众,发展抗日救国会会员。1942年7月,共产党员郑朝珍在段德智的精心安排下也来此搞地下工作。进步青年王永光及其父王栋,蒙古族农民兴旺等十几人参加了“救国会”。他们的地下活动和公开斗争,对绥远地区的抗战胜利、和平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48年初,段德智被国民党抓捕,枪杀于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美人桥。

  石门沟、潮岱、红吉、古力半、三应窑这些红土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可歌可泣的战歌,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只要你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心灵就会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涤,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这片红土地,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京包高铁自东而西贯通,是赛罕区“142”发展战略中打造的呼和浩特市的卫星镇,区位优势日渐显现,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首府重镇。地下的英烈们若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