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炒作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早就玩得很溜!
来源:新浪      作者:熊沾沾
时间:2016年08月08日 10:13

  现代人不会炒作,真的很吃亏。本来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或者很有前途的事情,却因为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最终只能落得宝玉蒙尘、明珠暗投的唏嘘结局。因此,从实际产出的角度来说,炒作并不一定就是负面词,它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会好奇,炒作是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实,炒作古而有之,甚至古人比我们玩得更溜!

 

  一、商鞅炒作,拉开了大秦帝国逐鹿天下的序幕       

  战国前期,在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实力并不显眼,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其他六个竞争对手。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即位后,为了扭转颓势,决定启用商鞅变法图强。       

  要挑战传统,进行改革创新,最为关键的是打消人们心中的质疑,取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当时的秦国,守旧派当道,国家公器掌握在世袭权贵手中。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在秦孝公强势颁布变法新法令后,为了获得百姓的信任,商鞅非常高明地玩了一招。       

  商鞅派人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南边立起了一根高达三丈的木头。虽然按照现代的计量标准来衡量,各个朝代一丈的长度均有变化,但是总体来说一丈会在两米左右。那么高达三丈的木头,高度约在六米。商鞅同时宣布说:“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城南搬到城北,就赏十两黄金。”       

  十两黄金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够一个普通之家生活三五年。这自然吸引了大量围观群众,但是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犹疑观望不止。商鞅为了激起人们的参与欲望,最后把赏金提高了五十金。一位少年,为了给家人治病,冒着“风险”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依照约定,五十两黄金一分不少,全部赏给了少年。这就是历史上“立木为信”的典故。       

  此事一出,百姓立即知道商鞅言出必行,从而为商鞅变法打开了局面。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一扫弱势,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国席卷天下、囊括四海打下了基础。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商鞅没有用炒作的方式取信于民,又何来大秦帝国的气象一新呢?秦国,不要说成就一统天下的基业,也许早就被魏楚这些强邻被灭了!       

  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炒作:吕不韦“一字千金”       

  吕不韦凭借出色的识人眼光和高超的权谋技巧,抓住了机会,从一个大商人成为一国之相。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不管你做的生意有多大,你赚了多少钱,只要是商人,都要想方设法的利用手中的钱转换门楣,把自己从“富一代”“富二代”换成“官一代”“官二代”,尽全力摆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属性。       

  吕不韦成为相国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也为了进一步摆脱商贾出身的自卑感,“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把这三千人组成了自己的写作班子,着书立说,流通天下。最后的成书共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现在的一本书轻轻松松就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但是这二十万字的吕氏春秋却是竹简书。       

  为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概念,举一个例子。西汉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自荐,一份自荐书就用了三千竹简,需要动用两名壮汉才抬得动。汉武帝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看完。       

  书虽然编好了,内容和质量也不错,但是没有任何名气。于是,吕不韦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开始炒作推广《吕氏春秋》。       

  吕不韦让人把内容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并宣布说谁能改动一个字,立即赏下千金。消息一出,各国游士宾客纷纷前往咸阳,但是没有人能够改动其中的一个字。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我们都可以看出,并不是《吕氏春秋》真的做到字字珠玑,一字都无须删改,更有可能是各位观众惧怕吕不韦的权势和手腕,沉默不言罢了!       

  但无论如何,吕不韦的达到了。《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名字一时震惊天下,传遍诸侯各国。       

  三、皇帝也炒作哟       

  要说炒作,可不是文人和政客们的专利,皇帝有些时候比他们炒作的还要凶,当让收获还要大。       

  汉高祖刘邦还在暴秦政权下做沛县亭长的时候,押送一批犯人前往骊山修陵。这一路上,逃跑的人实在太多。而按照秦朝的法度,没有按时把全部犯人押送到目的地,押送人员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问罪诛杀。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所有人都放了,并带着几个愿意追随自己的人开始逃亡。       

  在途中,有人说:“前面有一条大蟒蛇挡路!”刘邦趁醉说:“大丈夫行走天下,有何畏惧!”并把白蟒蛇斩杀了。是夜,有人听见老妪啼哭。问她原因,老妪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哭泣!”又问她:“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了?”老妪神秘地回答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作白蟒横在路上,被赤帝之子给杀了!”说完就不见了。人们这时候,开始相信,刘邦就是赤帝之子转世,认为他有天命在身,决心追随。这个典故就是“汉高祖斩蛇起义”。先不说神话有何玄乎,但足可以证明刘邦为了更具号召力,还是废了不少功夫。       

  武则天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权力铺垫后,开始准备自立称帝。武则天之前的中国,虽然已经出现过西汉吕后、北魏文明太后这样的无冕女皇,但从未有过一位女性公然登基称帝。因此,为了扫清这些传统障碍,并为舆论造势,武则天暗示大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宣称是在洛水经渔民打捞出来的。武则天又命人在泗水制造所谓的《广武铭》瑞石,铭文暗示武则天“化佛空中来。”种种事件炒作,无外乎就是暗示人们,武则天不想再当皇后太后,要当皇帝,而且这还是佛祖的意思。       

  第二年,经过长期的精心准备,武则天正式称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诞生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宋史卷一·太祖纪》),赵匡胤因此得了一个乳名叫做香孩儿。       

  明太祖朱元璋从和尚变皇帝,也是不少趣事。《明史·太祖本纪》记载“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把朱元璋的出生描述得异常玄乎。      

  清顺治皇帝福临出生时“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翌日上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清史稿·世祖本纪》”也在渲染顺治皇帝的神迹。       

  其实,这些帝王们的炒作,都是换汤不换药,大同小异。这种渲染天命所归、宣传神迹的把戏一直到清末民初才渐渐消身匿迹。       

  不管是政客和皇帝的炒作,还是文人的“钓誉”,都要回归到一点上,那就是“有真材实料的”。政客和皇帝的炒作,靠的是政绩,否则再怎么炒作,百姓也会把你拉下马;如果是文人的炒作,靠的是真才实学,否则最后就是一个沽名钓誉、自卖自夸的笑话。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