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原创】塞原社及爱国进步思想文化运动
来源:凯风网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6年09月30日 10: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各族各界各阶层的抗日救亡怒潮汹涌澎湃的发展起来。绥远地处抗日救亡前线,各界群众,特别是进步文艺工作者和爱国青年知识分子,以文艺、教育为武器,掀起了爱国进步思想文化运动,宣传、鼓动各族各阶层,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时刻,迅速参加正在兴起的抗日救亡斗争。他们积极地组织进步文艺团体,创办各种文艺刊物、报纸,开展新诗歌运动;创办以“抗日救亡”为宗旨的学校,有各种方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抨击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唤起民众,推动绥远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3年八九月间,中共党员武达平等返回中山学院读书。他们组织了进步文艺团体“塞原社”,并在校内出《塞原》墙报。后来《绥远民国日报》把《塞原》作为该报副刊的专栏,发表反映现实生活、追求真理的新诗、散文、小说、翻译作品、书报评价和关于新诗歌运动的文章等。在塞原社的影响和倡导下,归绥的文艺爱好者逐渐多起来,文坛上充满了生气。各中等学校学生纷纷创办诗歌专刊,发表具有进步思想的诗作。绥远师范学校出刊了《艺苑》、《心波》等,归绥中学出刊了《三家材》、《沙驼》等诗歌专号。

  为了加强对新诗歌和创作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新诗歌运动的发展,“塞原社”于1936年4月组织了“塞原社诗歌研究会”。研究会联合归绥爱好的艺术的爱国青年,定期集中研究和讨论新诗歌运动中的问题,并且发展会员,扩大文学队伍,他们为《塞原》和《塞北诗草》写出了大批的具有一定思想性和战斗性的诗歌。在绥远抗战前后,发表的诗歌更具有战斗性。诗人们拿起笔做刀枪,在抗日救亡运动冲向敌人发起攻击。

  《塞北诗草》共出了七期,最后一期于1931年1月23日出刊。因《西北日报》副刊编辑杨令德,在《边防文垒》上发表了美国记者斯诺写的《与毛泽东会谈记》而被撤职,《塞原》和《塞北诗草》也同时被迫停刊。这两个专刊受到绥远文艺界,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曾被人们誉为“绥远文坛的巨星”。“塞原社”的这两个刊物内容丰美,有力地推动了绥远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

1935年冬,章叶频、袁尘颖和演员凌信之以及绥远饭店的青年工人,共同创办了“漠南剧团”。邀请了一些戏剧爱好者,经过紧张的业余排练,与1936年春节,在归绥旧城“九一八”纪念堂公演,演出中外进步剧目,宣传抗日救亡,颇受爱国群众的欢迎。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