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每一处遗址都是封存的历史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时间:2017年01月11日 10:21

 

  辽上京遗址残存的龟驮碑石。

  元上都遗址出土的石人(文、武像)。

  辽中京遗址。

  辽陵陵寝。

  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遗址二连浩特伊林驿站。

  居延红城遗址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居延地区保存完好的汉代建筑遗址。

 

  土城子城墙遗址。记者阿荣摄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记者阿荣摄

  我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地上地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是中华灿烂文化和草原文明的瑰宝。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我区是草原文明的发祥地,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三大来源。我区不同时期的珍贵历史文物,是我区面向世界的“金色名片”,是传承和弘扬草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近年来,全区文物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区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其中我区的文物大遗址分别是东部以赤峰为主要地区的红山遗址群和辽代遗址群,中部以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为主要地区的元代遗址群,西部以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为主要地区的汉代遗址群,此外还有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对三大遗址群进行重点保护,将其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草原文明,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自治区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大团结,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朵朵白云飘散在天际,冬日的土城子像一位老者蹲踞在田野中,凝望着正在劳作的几位农民和零零星星的游客。

  土城子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处,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已列入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沿着崭新的观景道,感受土城子古老而芬芳的气息。这个在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遗址,将建成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的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我区赤峰辽上京遗址和鄂尔多斯市萨拉乌苏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等10处大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乌兰察布市集宁路古城遗址等10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巴彦淖尔市鸡鹿塞遗址等10处遗址列入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曾经被认为是“发展包袱”的大遗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

  大遗址星罗棋布,承载灿烂草原文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00处国家大遗址,其中内蒙古的辽上京遗址、元上都遗址、辽陵及奉陵邑、居延遗址、内蒙古境内长城、秦直道入选。2013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构建“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 “十二五”新增的50处国家大遗址中有赤峰辽中京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赤峰二道井子遗址。其间我区启动了几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开展大遗址考古,掌握了重要大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情况,大遗址本体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研究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赤峰辽上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辽中京遗址、二道井子遗址,锡林郭勒盟元上都遗址,阿拉善盟居延遗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以及内蒙古境内长城遗址、“万里茶道”内蒙古段遗址、鄂尔多斯市秦直道遗址共10处大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这给我区大遗址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遗址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文物大遗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既有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也有墓葬等遗址及遗址群,反映了我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是草原文化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

  据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介绍,我区的文物大遗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东部有以契丹辽代都城、帝王陵和奉陵邑为代表的辽代文物大遗址,如辽上京、辽中京、辽庆州、辽祖州遗址,如辽祖陵、辽庆陵、辽怀陵等辽代帝王陵墓及其奉陵邑。这些草原都城和帝王陵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也是我国极为少见建在草原的古代都城和帝王陵;西部以秦汉长城、秦直道、居延遗址和边塞郡县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文物大遗址,如阴山地区的秦代长城、鄂尔多斯高原的秦直道遗址,如额济纳旗戈壁、绿洲的汉代居延大遗址,如河套地区的朔方郡遗址,阴山峡谷中的鸡鹿塞遗址等。这些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见证了秦汉时期民族的历史和相互交流的进程;中部的元代大遗址群,如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如元代集宁、砂井、德宁、净州路四大遗址,应昌路遗址等,如鄂尔多斯市的阿尔寨石窟等,这些大遗址反映了元朝在中国北方草原营建的城市和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在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对这三大遗址群进行重点保护,将其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草原文明,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自治区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大团结,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遗址保护,不只是避免破坏那么简单

  近年来,我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我区文物大遗址所蕴含的草原文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根据我区文物大遗址分布广,类型、规模、保存状况等情况,结合国家文物局要求和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制定了保护计划,按“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多方争取,统筹安排”的原则,轻重缓急予以排序。从“十一五”开始,对元上都遗址、辽上京遗址、辽祖陵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大窑遗址、阿尔寨石窟、元代应昌路遗址、居延遗址等开展保护规划编制,进行重点保护维修工程。据自治区文物局有关人员介绍,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对辽文化的重要代表辽上京遗址加强保护,还治理了严重威胁辽上京遗址的沙力河,在危险地段修筑防洪坝。目前,辽上京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完成。辽代上京城与祖陵遗址群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点开展了元上都遗址保护、维修、展示、考古发掘、环境治理等工作,使元上都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突出展现了元上都遗址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我区考古部门近期对元上都遗址西关厢进行发掘时,清理出房址9座、道路1条、灰坑1个,出土了瓷器、陶器、石器等一批罕见文物;按照规划方案对赤峰宝山耶律羽之墓进行保护,加固了墓体与墓内极为珍贵的辽代壁画;万里茶道中蒙俄联合“申遗”,目前,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4个城市已经被确定为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文物部门正在和国内参与省区同步进行着茶道文物的调查保护工作。呼和浩特市对大盛魁、将军衙署、大召寺等文物遗址加强保护,二连浩特市复原了伊林驿站,乌兰察布市保存了隆盛庄旧貌;《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近日通过自治区级专家论证,补充完善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辽上京、元上都等大遗址的考古工作持续开展。与此同时,一些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大遗址保护的亮点之一是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行和建设。内蒙古博物院大窑遗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包头市燕家梁遗址、呼伦贝尔市哈克遗址、通辽市哈民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究竟有什么作用?有关专家认为,大遗址将为周边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契机。根据国外经验,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断壁残垣”式的大遗址历史文化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人认可。自治区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大遗址保护所形成的优越文化软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并转变文物“保护”与“利用”对立的固有观念。我区的大遗址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守护城市灵魂的载体。哈民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逐渐增长的游客量,也证明文物保护和展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通辽哈民遗址是目前考古界、史学界、社科界研究的一大热点,2016年8月19日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将打造成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外,我区要加快大遗址各项保护规划编制,健全保护机制,加强监测管理,突出文化线路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展示。

  有关部门已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全可以和经济发展和谐共存。如今,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是通过科学部署,全面布局,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大遗址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大遗址保护展示水平,提升大遗址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使大遗址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使各族群众享受大遗址保护的成果。

  每处大遗址,都是值得探索的“史书”,都是历史文化的宝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说,我区坚持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全区文物事业发展水平。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推进文物资源合理利用,释放文物自有价值。打造草原文物品牌,发挥文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群、辽代上京城与祖陵遗址群、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遗址群“申遗”工作。加强全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对存在重大险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抢救性保护,在资金安排上予以保障。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大遗址

  主要指我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墓葬等遗址及遗址群。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