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原创】土默川年俗
来源:凯风网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7年01月12日 10:25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地道的土默川人,生在呼和浩特,长在呼和浩特,一辈子没离开过,从小耳闻目睹,有些习俗还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的。

  土默川管春节叫过大年,它并非指如今的春节七天乐,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呼和浩特的年也是从腊八拉开帷幕,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算谢幕。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为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取五谷及果实等熬粥以供佛,后亦流行于民间。呼和浩特做腊八粥多用红豇豆、黄米、小米、红枣配有桃仁、杏仁、葡萄干等。腊八这天在太阳没升起前便要吃粥,如若太阳升起后吃粥便会得“红眼儿”,还有“腊八早粥,来年好收”之说。所以每家都要在凌晨前把粥做好,供全家人食用并馈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

  腊八这天还有泡腊八蒜的习俗。把蒜去皮,将蒜瓣放在盛有醋的罐内,用麻纸将口封住,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蒜香味,色味双全,除夕夜吃饺子蘸上蒜醋别有风味。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传说中的祭灶日,有当晚送灶神(放鞭炮、烧旧灶神)之俗。民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散尽家业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传说灶王是被天袖派下来监督百姓的,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帝赏罚。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甜瓜、灶糖在灶王像前,用麻糖糊灶神口,为的是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天人们也要吃麻糖“糊”嘴,更不能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

  土默川的蒙古族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要举行祭火仪式,也叫祭火、年祭。蒙古族自13世纪以来,增加了与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明代以来,阿拉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地区,并与夫人三娘子修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更加重视与中原汉族的往来。所以,祭火节选择的日期是受了汉族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影响。祭火节常常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中的长者)先要摆上供品焚香,然后取一捆柴草点燃。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主祭人还要祷告:一年多亏火神爷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求火袖原谅。祈求明年人畜两旺,吉祥如意。

  腊月二十四,开始“扫房(也叫扫尘)”,贴窗花。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来“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房间,也指庭院中的陈年积垢,还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为了迎接新气象,人们从这天开始都要沐浴剃头,去除一年的尘埃晦气,“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吗。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旧时和票证年代,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好好吃上几天肉;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置办过年所需物品;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请祖回家将印有逝去祖先牌位的“云”挂在堂屋正中墙上,大年拜奉;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新桃换旧符,本地俗称贴对子。贴对子最好是早上,不能过午。女人们在屋里整理供品,男人们在院中垒旺火,一般都是地上铺三层砖,把大炭码塔型留风口,中空放柴易点燃,纸花网披上为旺火。时值午夜,将旺火点燃,旺气冲天的旺火条幅随天燃烧,人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以迎接“神”的到来,这就是“接神”,这个神叫灶王爷,是灶神,也正可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接神纳福之时,全家人在长者引领下排成一行围着旺火转,左三圈,右三圈,边转边伸出双手烤旺火,烤去一年中的晦气,去掉自身百病,换来鸿运。之后将旺火灰烬铲一锹倒入灶内,便全家进屋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俗称年夜饭。此刻孩子们开始给老人们磕头讨压岁钱。旧俗阳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儿者,亦称压岁钱。年夜饭的饺子中要将一枚或数枚硬币包在馅里,据说谁能吃到,谁就会走鸿远。

  正月初一,天刚亮,左邻右舍开始拜大年,相见时双手叩拜互致“过年好!恭喜发财!”初二接“财神”,初三迎“喜神”。乡村里各家把牲畜赶到东南或西南方向,敲罗打鼓,烧香敬纸,并让牲畜自由奔跑在野外;有的地方还要举行骑马比赛,让牲口活动对恢复体力大有好处,以便适合春播的役用。初二这天还是闺女回娘家团聚的日子,夫婿孩子同行,俗称“迎婿日”;初三还称“小年朝”,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因而不出外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当晚应早睡。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不宜远出;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即“智、学、文、命、交五穷”。这天人们要黎明即起,响鞭炮,倒恶撒(本地方言,指污水、垃圾、灾病),遗俗还要扫炕土,剪一纸人,埋于路边,燃炮轰之,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这天也要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初六卖买店铺开门营业,要放炮庆贺,这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12岁的男孩,因为十二是六的两倍,即六六大顺;初七为人日,即人的生日,相传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即“人胜节”,这天要尊敬每一个人,家长在这天也不能教训子女,这天也要全家团聚摆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这天俗称“八仙节”,这天习俗出门探亲或游览春景,因为这天出门人们认为是最吉利的日子,称其为“游八仙”,这天举办婚礼的也特别多;初十俗称“十指节”,这天土默川家家户户要吃莜面,并用莜面捏12个碗样的叭叭(此地话),代表12个月,按顺序排列上笼蒸熟后看哪个叭叭中有水,就象征来年哪个月雨水好。相传初十是耗子(老鼠)娶亲的日子,晚间要在水缸处放盏灯,以给耗子行放便。相传初十也是石头的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品都不能动,以祭祀石头;到了正月十五开始闹元宵,点旺火、放焰火、挂花灯、闹红火、吃元宵。

  土默川民间还有“小添仓”“老添仓”的习俗,分别在正月二十和二十五,人们要在院子正中用炭灰划三圈坐北未封口的圆圈,象征粮窑,在圈中心撒有五谷颗粒,窑心插香、发炮 。“小添仓”这天要吃带馅的食物,如饺子、馅饼,土默川习俗是吃玻璃莜面饺子,饺皮用莜面开水和得软软的并加干淀粉,上笼蒸熟,又软又筋十分可口还透明,称玻璃饺子。“老添仓”也称“填仓节”,这天人们要买面意寓填仓。土默川这天吃烙饼(俗称盖窑饼),寓意粮食满满当当不外溢。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相传这天是天上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称为“龙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耕节”,这天被视为吉利的日子,民间一直有理发的风俗,即剃龙头,图吉利。这天早饭吃饺子,意寓安龙眼,午饭吃烙饼,意寓披龙袍,晚饭吃面,寓意挑龙袍。晚饭后看龙灯,游九曲。

  二月初二,已是开春解冻,“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的时节,这天好似一声春雷将仍迷恋在过年欢乐中的人们警醒,春耕开始,人们将又投入到新一年的劳作中。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习俗已渐行渐远了,但大部分依然保留着,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有些还渐渐地恢复。

  土默川的过年习俗已有几百年,农耕文化中有蒙元因素,是一幅独特魅力的生活形态和群体意识,美好幸福生活的画卷。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