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原创】话说回民区《胡服骑射赵长城》
来源:凯风网      作者:罗胜勇
时间:2017年07月18日 10:01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翦伯赞《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翦伯赞先生1960年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访古期间,登上赵长城遗址,并赋诗称颂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那么,这个赵武灵王是谁?胡服骑射又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胡服骑射”?简单说就是一项军事改革措施。字面上理解就是,穿着游牧民族的服饰,学习他们骑马射箭。这个变革看似微小,实则意义重大深远。

  春秋战国以前,人类已经驯养马匹千年,但是由于没有解决鞍具而无法骑驭,只能用来耕田驾车。于是马拉战车成为军队主力,其冲击力和速度大大超过步兵,却因道路所限,难以在山地丘陵作战,呆板的车战、步战使军事机器运行迟缓。战国初期,赵国疆域只限于如今的河北中南部和山西北部,军队与其他诸侯国一样由车兵和步兵构成。赵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林胡部族,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部族。为巩固边防,赵国在阴山修筑长城,史称“赵长城”,并加紧军事装备,武装国防军队。

  当时赵国的北方地处胡人和华夏民族交汇处,虽以农耕为主,却频繁接触游牧习俗。胡人短衣窄袖,脚穿皮靴子,骑马射箭,“来如疾风,去似闪电”。打了胜仗满载而归,打了败仗刹那间逃得无影无踪,给赵国军队留下满地“鸡毛”。

 

  公元前325年15岁的赵雍(赵武灵王)继位,他目睹过胡人短衣长裤骑马作战,决心改变几百年相传的军制,学习胡人“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优长,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一是,战国以前中原各国人的服装都是长袍大褂宽袖口,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于是下令仿照胡人的风俗短衣窄袖,脚穿皮靴子,使行动更加方便灵活。二是,让本国的精锐部队全部弃用兵车改为骑马,组建步兵、车兵、骑兵军团,由车战向骑战转变。三是,选择靠近河套地区的草原建立练兵场,重金聘请擅长骑射的胡人教官训练骑兵。(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八拜村就建有练兵场,考古发现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四是,建立了养马、制革、兽医和筹办草料等完整配套的制度等。

  军事变革后不久,赵国很快培训出1万名装备精良且射术高超的骑兵,并且在战争实践检验中显示出的巨大优越性,其他诸侯国的步兵、车兵和北方游牧部落在其狂飙般地攻击下溃不成军。可以说,当时军队实行骑兵化的重要意义,不亚于现代战争史上陆军由“徒步”跃升为“机械化”。

  赵国在战国七雄中首开军事变革之先河,建立起华夏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部队。经过短短十几年,便从一个小小的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国相抗衡的强国。赵国灭中山国后,又南抑魏齐,北逐三胡,开疆千里,国家疆域已经到达阴山以南、河套地区和现在的陕北一带,对秦国都城咸阳构成直接威胁,搞得秦王寝食不安,史书上记载“秦之畏害天下者莫如赵”。

  赵武灵王不安于旧习、抱残守缺,从作战需要出发,反对“法古不变”,后来这一军事变革的成果被秦国全面运用,到汉代一度还发挥到极致。胡服骑射的实行,不仅使华夏民族建立起能够同匈奴相抗衡的骑兵,也在社会上也培养起了彪悍骁勇的尚武风气。因此,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才能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农耕民族彻底击败游牧民族的奇迹。后人称颂大汉雄风,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不能忘记赵武灵王这位军事变革者的奠基之功。

  摄影:何卫国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