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原创】塞北名桥——庆凯桥
来源:凯风网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7年08月31日 09:51

  说起京城的“卢沟晓月”和“卢沟桥事变”,大家都知道,闻名中外。前者是说景,后者是说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在呼和浩特扎达盖河上,也有一座虽不能与京城“卢沟晓月”相比,亦不失为旧时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石桥晓月”一大景观,还承载着更多的历史厚重。

  庆凯,就是庆祝凯旋之意。清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1696至1697)康熙皇帝两次亲征噶尔丹,大获全胜,率师由归化城北茶坊关帝庙东侧扎达盖河上的一座木桥通过进入归化城驻扎。于是,这座木桥便有了它的身份和地位,又有太仆寺卿范公子出资于雍正初年重建祝捷大桥,特命名为“庆凯桥”,从此有了庆凯桥的历史。

  此桥可谓多灾多难,总是在冲毁与重建的命运中轮回。从开始建桥到道光三十年,一共建了七次,被洪水冲毁了七次。

 

  图片源于网络

  第八次建桥是在咸丰六年(1856年),由当地名流董义善施义举承建,关帝庙主持巨庆化缘助资,经过两年施工完成。桥长5丈,宽2丈余,拱高丈余,宽2丈余,石砌涵洞3孔,桥体用青砖白灰砌成,桥铺石条,石栏杆立柱24根,柱头雕琢狮子踞形24个,桥栏为石条相接,桥栏外南北两侧嵌汉白玉龙首各一,为吸水状。桥主拱两端相嵌“庆凯桥”长方形匾各一块。至此,归化城历史上最为壮观和美丽的石桥诞生了。那精美俏丽的石拱洞,整齐划一的青石条,特别是那雕琢精美的石狮子,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从此,也就有了旧时呼和浩特的八大景之一一石桥晓月。

  好景不长,灾难的命运又一次降临。1959年7月27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将城区变成一片汪洋,从大青山而下的山洪汇流扎达盖河。顺流下来的树木、房屋倒塌的材料等,聚积在庆凯桥下,堵住了泄洪孔,重建百余年的庆凯桥,被洪水推倒冲毁,消失在扎达盖河中。

  虽然石桥被彻底冲毁了,但它的佳名仍然留在呼和浩特人们的心中,怀念之情不断。于是,响应百姓的呼声,新世纪之初,完全按照原来石桥样貌恢复的新桥又出现在扎达盖河上,新的石狮,新的石条,新的景观,“石桥晓月”又重现了。

 

图片源于网络

  庆凯桥,在呼和浩特人们更多的是称它为“牛桥”。因为在旧时呼和浩特是塞北边城,牲畜交易的集散地,庆凯桥周围就是牛、马、驼的交易市场,“桥”,就是牲畜交易市场的别名。人们买卖牲畜都要到桥上,卖主把牲畜拉到桥下,买家在桥上看牲口,因为这样才能把市场上所有的牲畜看清楚,然后挑拣中意的买下来。由此还产生了在呼和浩特特有的行业一“桥伢子”,帮助卖主和买主牵线搭桥介绍生意的中间人,也就是我们如今称为的“经纪人”。因为当年,呼和浩特有专门走草原的人,他们买回来牲畜后,卖出时需要找到中间人,还有一些需要马匹或者牲畜的人也需要找到中间人,于是久而久之便出现了一个行业一桥伢行业,因这些人常在桥上行走便被称为“桥伢子”,这个行业直至1959年“牛桥”的冲毁才算“消失”。不过,呼和浩特至今仍是全国主要的牛羊及牛羊肉的交易中心之一,上了些年纪的人仍管从事牛羊贸易的人称为“桥伢子”。无论老幼都称庆凯桥为“牛桥”。这已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了,代代相传,这恐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