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文化悦读
话说回民区《香妃的传说》
来源:回民区文联      作者:高培萱
时间:2017年09月20日 10:39

 

  1892年,清代诗人萧雄为喀什噶尔的“香妃墓”题了首诗,诗云:“庙貌巍蛾水绕廊,纷纷女伴揭香娘。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诗人在诗中还注曰:“香娘娘,乾隆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

  香妃,一个回族同胞心目中的女神,在呼和浩特定居较早的回族同胞中,有不少关于香妃的动人传说,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是:一夜,清乾隆皇帝梦见一来自西域、跨骑黄龙的仙女,一手捧镀金白玉天印,一手执钢枝银叶金瓣花,腾香雾驾彩云来到乾隆面前,自称奉真主之命嫁于陛下为妃。乾隆喜不自胜,顿时笑醒,马上派人速往西域寻访。寻妃人马到了喀什噶尔,当地百姓蜂拥围观。领队大臣在马上遥望,只见一维吾尔女子,左手捧着一个盛满酸奶的土陶碗,右手握着一把喷香扑鼻的沙枣花,骑在道旁的一堵土围墙之上,喜笑颜开地向热闹处探望。大臣不由一楞,再细端详,这女子年方二八,美艳绝伦;胯下所骑的围墙恰如黄龙,左手盛奶的陶碗好像镶金白玉印,右手所握的沙枣花岂不正是铜枝银叶金瓣花?与皇上梦中所见暗合,于是领队大臣将这个女子带回京城。乾隆见后大喜过望,因她体透沙枣花香,便封赐为“香妃”,对她倍加恩宠。自此“香妃”的美名便不胫而走。香妃在宫中多年后,因思乡念亲心切,经皇帝恩准,被送归故里省亲,从京城途经呼和浩特时因病去世,当地香妃的族人及群众为之立祠祭奠,之后又护灵扶枢长途跋涉,回归喀什噶尔安葬。

 

  另一个故事是:香妃本是当年发动“大小霍加之乱”的小霍加霍集占的妻子,天生体有异香且姿容妙曼,为乾隆皇帝垂涎已久。当清朝决意征服天山以南之前,乾隆曾召定边将军兆惠面谕:务必生俘霍集占之妻送来京城。“大小霍加之乱”平定之后,霍集占之妻被送入皇宫,乾隆—睹芳颜便如醉如痴,立即封为香妃,欲行百年之好。可香妃怀念故土执意不从,并身怀利刃以死相抗,乾隆只好盼其回心转意而暂时作罢。皇太后闻讯大怒,乘乾隆外出召来香妃,以毒酒赐其一死。乾隆回宫后哀伤不已,下令运尸返乡,以妃礼安葬于喀什噶尔。

  这两则故事,仅仅是传说而已。从清末至民国年间,内地的文人曾以这类主题,写出了大量的野史、小说和戏剧,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已完全掩盖了“香妃”的本来面貌。

  其实是乾隆年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叛乱时,新疆有许多人参加了战斗,并立下了战功,阿里和卓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奖励平叛有功者,乾隆给阿里和卓加官晋爵外,还赐其举家迁居北京。乾隆二十五年间,阿里和卓的女儿香妃在亲族数百人的护送下到达京城。后来香妃的亲族在返回新疆途中,路经呼和浩特南郊八拜村,见这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就奏请皇上,要求在此定居,乾隆准奏,准许他们在八拜定居,并赐给他们铜锤一柄,以示他们为“皇族”。

  香妃诞生在新疆维吾尔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香妃又被称为“伊帕尔罕”(香姑娘)。她自幼体态窈窕、貌若天仙,美丽而又特别喜欢打扮,由于出身于维吾尔贵族家庭,经常能使用波斯或印度香料来洁身,所以身体奇香。至于说是身体有特异功能,能自动发出香味,走到哪里都奇香无比,则可能是一种艺术联想。

  香妃入宫一年后,便被册封为“容嫔”;八年后,又晋升为妃。她曾同乾隆多次出巡,深得皇帝的宠爱。乾隆对香妃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非常尊重,专设“回回厨”为她烹调饭菜,并专为她建造了供其沐浴的“浴德堂”。在宫廷的近三十年生活中,香妃始终深受乾隆帝的喜爱,据说专门侍候她的宫女和太监就有二十四人。在香妃死后,乾隆皇帝还加封了她许多族人的官爵,如将香妃的族侄巴巴和卓由“四等台吉”晋升为“世袭二等台吉”。

   呼和浩特地区的回族同胞中,有相当多的人是香妃族人的后裔。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