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大国工匠
情系大漠深处 守护北疆光明 ——记阿拉善电业局黑鹰山供电所
来源:一线故事      作者:
时间:2019年01月31日 14:04

  最美提示:阿拉善额济纳旗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当地人俗称黑鹰山镇,地处北疆边陲,距呼和浩特1500公里,位于内蒙古的最西端,这里向北20公里即到蒙古国边境,地处戈壁和沙漠交融之地,环境极为恶劣,当地人形容它为“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片贫瘠而又荒凉的地方,曾被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黑鹰山供电所是内蒙古电力公司最西端的供电所。供电所不大,但它不仅要负责黑鹰山110kV变电站和一座无人值守35kV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维护工作,还要负责黑鹰山镇11家大工业用户以及周边的军、警、民约900多人的电力服务。供电所职工不多,只有7名值班员,但他们却在这片荒凉寂寞的土地上照亮了无数个漆黑的夜晚。

   

  “苦”字当头、岗位奉献从无悔

  要形容黑鹰山电力人,首当一个“苦”字。地处戈壁、沙漠的黑鹰山,夏季地表温度70度酷热难耐、冬季零下35度的严寒冷风刺骨。黑鹰山供电所与其所辖的额济纳农电公司唯一的交通要道,是一条长达300多公里时有时无、沟壑纵横的勉强可称为“路”的路,当地人把这种路俗称“搓板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路,黑鹰山电力人每年要在这条路上行驶23000多公里。由于黑鹰山行驶路况极差,供电所的车辆经常出现故障,爆胎已是家常便饭。从2008年建所至今,往返于黑鹰山和额济纳农电公司的通勤车已报废了5台。

  黑鹰山的四季除了短短几个月的风和日丽外,更多的是肆虐的沙尘暴。供电所值班员每十天换一次班,近300多公里的搓板路,在车辆不抛锚的情况下,需要颠簸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大雪封山、山洪暴发”对于与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额济纳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但它却经常发生在黑鹰山。最长一次大雪封山长达7天之久,当供电所的接班人员靠人力挖出一条路来到营业所时,看到的是已经靠几颗土豆、半桶浑浊不堪的水苦苦坚持了数天之久的换班人员。

  黑鹰山镇地广人稀,居民居住的比较分散,素有“二十公里做邻居,五十公里去串门”之说,最远的居民离供电所有100多公里,由于环境恶劣,值班员在为用户提供供电服务时经常会由于车辆抛锚被困在荒漠戈壁上。2009年12月31日,正值新年的前一天,恰是营业所换班的日子。三名值班员驱车走在这条300多公里“生命禁区”的路上,途中突降大雪,通勤车先后扎烂三条轮胎,“搁浅”在茫茫戈壁中。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困在这里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但雪上加霜的是,手机没有信号。车外寒风刺骨,雪片打到脸上生疼,为了找到手机信号,三人分头跑遍方圆5公里的山头,却最终失望而回。正值寒冬腊月,他们只能靠车辆剩余的燃料维持车内的温度。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油料一点一点减少,荒无人烟的荒滩雪地里,绝望的气息也在一点一点地靠近。艰难地捱到下午五时,边防某连的战士在巡逻时遇上了他们,三人欢呼雀跃,终于看到了救援的希望。边防战士回到连队将三名值班员失联受困的情况迅速转达给额济纳农电公司,公司立刻派车救援。不料,因为大雪封山,救援车也迷了路。直到2010年1月1日早晨7时,救援人员才找到他们,那时车油箱的燃料早已用尽,三人被冻得脸色铁青浑身哆嗦,已经说不出话了。后来他们开玩笑地说:这300公里,我们走了两年,还差点没走完。

  光明守候、军民团结鱼水情

  时逢雨季,黑鹰山山区汇集的暴雨会将道路完全冲垮,形成多条河沟,河沟的最深处能达到1.5米。

  2013年7月,黑鹰山连降暴雨,山洪冲毁了路面,形成了宽十余米最深处达1米多的7条河沟,交通中断,车辆无法通行。从山上湍急而下的洪水还使边防连队的4级杆塔倒杆断线,多个杆塔歪斜,造成线路跳闸。连队失去供电,水泵无法运转,战士们的饮水问题严峻地摆在了供电所每个人的心头。供电所派出的抢修车辆早已出发,但被挡在离连队不到十公里的河沟处,值班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司机沿着河道来来回回前行了十几公里不停地找出路,但由于水太深,无处可以让车辆安全通过,大家都揪着心一筹莫展。这时,所长李吉存和老师傅苏依勒图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大家抬着车过河。值班员们一拥而上,没人有丝毫犹豫。就这样,四个值班员加一个司机,卷着裤腿抬着车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沟,脚掌被河底的石子、梭梭扎破了,他们一声不吭,硬是咬紧牙关,扛着满车的抢修物资艰难渡到了河沟对面。当渡过最后一道沟时,他们甚至被自己这种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感觉感动了。没顾上去喝口热水,没去脱掉湿透的衣裤,没来得及揉揉酸痛的胳膊,值班员们立即奔赴故障现场展开紧张抢修。经过两天的奋战,终于恢复了边防连队的供电。连队有电了,战士有水喝了,可是,供电所的值班员们却被劳累和重感冒击倒,躺在了卫生院的病床上。后来,官兵一行人专程将一面“光明使者心系边防第一线,真诚服务情系子弟兵”的锦旗送到了供电所,再想想当时的情景,作为一个蒙电人、一个黑鹰山电力人,大家都很自豪。

  2014年春节前夕,黑鹰山的矿区企业都已放假,员工们早已急不可待地离开了这片荒漠回到温暖的家里。孤零零的大山孤独地屹立在茫茫荒漠中更显得凄凉。风还是卷着沙日日夜夜地“呜呜”低吼着,仿佛不断地在诉说着大漠的荒凉。当然,这样的诉说,还是有人能听得到的——孤零零的黑鹰山供电所还留守着孤零零的三个值班员。

  大年三十那天,天空洋洋洒洒飘起了雪花。边防战士们从40公里外赶到供电所,用热情点燃了寂静的院落。战士们来时宰了连队自己养的猪,提来了猪肉,拿来了罐头,大家包饺子、点篝火,无比欢乐。孤寂的远山,寒冷的冬夜,纷飞的大雪,舞蹈的焰火,肩负着保卫祖国边疆使命和守护大漠光明重任的两家人,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争分夺秒、矿区排险献真情

  2014年12月8日这晚,天比往日更加阴沉,刺骨的寒风呼啸着裹挟着沙尘,薅着大漠每一寸早已斑裂的皮肤。在风沙的肆虐中,黑鹰山矿区盛源矿业公司打来求助电话,矿区故障停电,矿井升降机失电,井下的数名工人还没有出来。情况紧急,供电所主值班员于忠庆得知情况后,立即连夜抢修。这平日里简单的工作,在漆黑的冬夜和呼啸的寒风中却变得异常艰难,尽管穿着加厚的衣服,寒风仍旧刺得骨头酥,刮得人直飘。值班员在做好安全措施后数次登杆处理事故,可是每次待不到十分钟就被迫下来了。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寒风中进行户外作业,已经远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值班员冻得手都伸不开,站在电杆上面直打哆嗦。后来只能用木柴在旁边点起篝火,值班员在杆上工作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就下来烤会儿火再上去。就这样上上下下几十次,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恢复了送电。当看着矿工们全部从矿井下平安出来,值班员冻得眼泪都挂成冰柱凝结在脸上,手上全是冻疮,大家抽动着僵硬的脸庞笑了,笑容如清晨的朝阳般灿烂。12月24日,黑鹰山盛源矿业公司工人兄弟们一行专程来到营业所,当面表达了对黑鹰山供电所的感谢,他们虽然不善言语,但信任的目光和强有力的握手使大家倍感真诚和温暖。

  默默耕耘、饮尽苦水早白头

  吃水是黑鹰山最困难的事情。这里的地下水里氟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烧水壶里结着厚厚的水垢,当地人把这种水叫“苦水”。作为唯一的水源,这种“苦水“长期饮用会使人出现头发变白、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各种病症。因为黑鹰山地区多为铁矿场,每年3月份左右企业恢复生产的时候,整个黑鹰山地区的水都会变成红褐色,喝口纯净的水甚至清水都成了奢望。供电所换班时从镇上拉来的水只够日常饮用,洗菜做饭用水只能用当地的苦水。2014年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新闻中心的记者前去黑鹰山供电所采访,见到了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所长李吉存。当记者得知他的年龄还不到四十岁时,目光中透露出不解和惊讶。李吉存腼腆地笑道:“因为黑鹰山的水喝得时间久了才变成了满头白发,黑鹰山有句顺口溜“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人在这里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个奇迹。”

   

  送别战友、奉献精神永长存

  2013年3月27日,站内一向身体健康、乐观向上的值班员李保忠,突然出现了头晕、恶心、心率不齐等症状。同事们立即带他去黑鹰山唯一的卫生院检查,但有限的医疗条件无法对病情进一步确诊。李保忠拿着医生开的救急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所内休息,可就在同事将他扶到卧室转身离开的一瞬间,李保忠重重地倒在了地上,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身体不停地抽搐,同事立即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但却不见成效,眼睁睁看着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在同事们大声的呼喊声中,他慢慢地静默了下去。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救护车,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奔驰;生命,在那一刻变得如此脆弱。在漫长的7个小时的焦急等待中,同事们的双手因为做心肺复苏不间断的按压变得红肿、僵硬。直到晚上21时,救护人员终于赶到了供电所。此时的李保忠早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大家的泪水不住地流着……

  李保忠的离去像一座大山压在所有值班员心头,朝夕相处的“战友”倒下了,他们没有泪水可以诉说,没有誓言可以表达。但作为黑鹰山光明的守护者,他们比谁都清楚,这里需要他们,这里的十六个矿产企业、两个边防连队、所有的农牧民需要他们。一切依旧,和过去的两千多个日夜一样,他们继续坚守着,默默的守护着黑鹰山。

  万家灯火,一网情深。黑鹰山供电所的值班员们数年如一日,胸怀光明信仰坚守着“责任、服务、发展”的使命,他们用一次次的电力服务、一次次的故障抢修,赢得了老百姓金杯、银杯不换的口碑。黑鹰山虽然艰苦,但他们有坚守光明的执着信念,黑鹰山虽然艰苦,但他们有坚韧自强的胡杨精神,黑鹰山虽然艰苦,但他们有阐释奉献的人生价值,他们用岗位上最平凡朴实地奉献默默坚守着北疆光明,用一个蒙电人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内蒙古电力蒙电责任,在大漠深处最贫瘠的土地上绽放着内蒙电力人最绰约的风姿。

   

(责任编辑:张楠)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