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大国工匠
银线“舞者”的“高大上”
来源:一线故事      作者:梁伟超
时间:2019年02月12日 16:14

  提到电力工作,在很多人眼中是体面高薪的“高大上”行业,这构成了很多社会人士对电力企业的第一印象。春查期间,笔者在阿拉善盟乌素图工业园体验了输电春查路上的苦与乐,见证了被喻为银线“舞者”们的“高大上”电力生活。

  沙尘作伴的输电生活

  夏日的某天七点,持续了3天的沙尘天气终于放晴。500千伏吉兰太变电站外吉太Ⅰ回线路塔基下,输电运行班长狄多军正在向工作人员交待工作。这一天是“立夏”,可戈壁滩气温几近零度。

  阿拉善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副处长米刚介绍说:“阿盟电网多处在戈壁、沙漠环境中,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长期运行会造成绝缘子破裂,威胁线路的绝缘可靠性。昨天一场强沙尘暴天气,乌素图地区能见度不足20米,不能登塔作业。直到今天能见度降到安全可视范围内加紧安排工作,要把因为沙尘暴延期的工作抢回来。”

  工作负责人王光冬眼睛像雷达般“扫描”着塔上的工作状况,向高空作业人员扯开嗓子吆喝着安全注意事项,配合塔上高空作业工器具的传递。工作间隙,他急忙喝了几口水说:风太大,如果不大声喊,人在上面根本听不到指令。刚参加塔上检修工作的丁渊就当我的‘传话筒’,上上下下铁塔不下20次……”王光冬抬头指着高空作业的一个小伙子。

  

  6名“蓝色安全帽”运行检修班成员分别负责地面、高空横担和导线部分的工作。地面上,运行检修工李腾飞和柴渊双手拉紧绳索,屏息凝视着高空作业的金鹏、李明和丁渊3人,他俩动作迅速地拽紧绳子一端,将绝缘拉杆卡具、手板葫芦等工器具通过绳索迅速传递给塔上的3人。金鹏、李明在绝缘子铁塔横担一侧,通过手板葫芦拉紧导线,对绝缘子进行更换,导线侧的王飞负责固定绝缘子串的导链拉紧,对破损的钢化绝缘子片进行更换,他们之间配合默契、身手敏捷。别看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却都是输电专业的行家里手、精兵强将。

  有假不请的输电生活

  今年春查,输电管理处除了正常春查工作之外,还要开展巡线工作,60多人需要维护3000多公里的线路。3月31日,贺巴线检修,王光东是带电班班长,作为工作负责人,工作现场离不开他。这天早晨,王光东突然给副处长米刚打了一个电话:“老米,能不能帮我在医院找一间病房,我老爹想要住院。”“医院我现在帮你联系,你赶紧先回去给老爷子收拾东西。”“我在贺巴线回不去,我媳妇在家照顾着。”“这么大事你不回去?听我的赶紧往回走!”可是王光东没有听米刚劝说,继续坚持留在检修现场。输电管理处处长张新军听闻这个消息后,强令王光冬停止工作,米刚赶忙帮助他联系银川市的医院,帮他父亲转院医治,当天在医院王光东的老父亲检查出动脉血管瘤破裂,直接转入ICU病房。“幸亏当天转院及时治疗,要不然老人会有生命危险,我会留一辈子遗憾。”王光冬激动地说。

  

  李腾飞2012年参加工作,也算是输电队伍中的一名“老兵”,常年行走在戈壁滩里,棘草、冬青、白刺这些植物扎脚流血早已是家常便饭。他说,巡线时10多天踩破一双鞋,3天磨破一双袜子,为了避免脚上扎刺,他经常穿两双袜子。看似开玩笑的话,却道出输电路途的艰苦,也透露着从容和乐观。

  

  塔上的另外3个小伙也是故事“一箩筐”。李明的孩子出生4个月,他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怎么回过家,觉得很亏欠妻子。他说,希望阿拉善的风能小点,电能少停点,这样就会有时间多陪陪家人;金鹏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3个月,刀疤还没有完全愈合,但他仍然坚持回到工作岗位;90后的王飞刚到输电处还是皮肤细嫩的“小鲜肉”,现在也已晒出黝黑肤色,他调侃地微微一笑说道:“健康!健康!”。多年输电野外工作让他们经常不着家,说到家庭、说到爱人,铁骨铮铮的他们露出了柔情的一面。

  

  “高大上”的电力生活,是电力行业的“高”危,是“不接地气”工作在“高”空;是攀爬在巍峨耸立的巨“大”铁塔奋力抢修,是常年奔波在“大”漠戈壁荒野里的寂寞巡视;是酷暑寒冬行走在戈壁滩、巡检路“上”的坚守,是电杆、铁塔“上”的执着。

  这些肤色黝黑的电力工人,日复一日地查看着熟悉的绝缘子、金具、导线、防震锤,年复一年地开展检修作业。银线上的“舞者们”把更多的故事留在戈壁、沙漠,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坚守,诠释着“责任蒙电”的庄严承诺,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平安。

(责任编辑:张楠)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