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趣味科普
为什么玩耍很重要?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时间:2019年06月28日 16:41

  思维不同于演化的有机体和自组装的分子,我们不能指望它用同样的方式——诸如基因漂变和热振动这样的机制——来克服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深谷,但思维肯定有一些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事实证明,方法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玩耍。

  这里指的不是基于规则的棋盘游戏或足球比赛,而是像孩子们玩一堆乐高积木,或者沙盒里的玩具铲子和水桶时那种随心所欲、无组织的游戏。

  这种玩耍行为没有直接目标和利益,甚至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贪玩的动物

  玩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早在我们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大自然中,几乎所有幼年哺乳动物都会玩耍,鸟类也如此,比如鹦鹉和乌鸦。

  在爬行动物、鱼类甚至蜘蛛中都可以发现玩耍行为,性成熟的动物甚至会用玩耍来练习交配。动物世界中的玩耍冠军可能要属宽吻海豚,据报道,它们有37种不同的玩耍方式。圈养的海豚会不知疲倦地玩球和其他玩具,而野生海豚则会玩羽毛、海绵,或者从气孔里挤出“烟圈”之类的东西。

  

  玩耍如此普遍存在,一定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某种无聊的心血来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玩耍是有成本的。幼年动物可以把它们一天能量预算的20%花在玩耍,而不是追逐食物上。玩耍可能会给它们带来严重的问题。猎豹幼崽经常互相追逐,或者爬到正在跟踪猎物的母亲身上,从而吓跑猎物。大象玩耍时可能会陷到泥里,大角羊玩耍时可能会被仙人掌刺伤,一些爱玩的动物甚至会因此死亡。

  1991年,科学家观察了一个南美毛皮海狮种群,在一个季节里,这个种群的幼崽中有102只受到海狮的攻击,其中26只被杀死,超过80%的被杀幼崽都是在玩耍时受到攻击。

  成本如此之高,意味着收益不可能太低,而且事实上,在对收益进行衡量之后,可以发现玩耍事关生死,例如,新西兰的野马玩得越多,它们在第一年的存活率就越高,同样的,在第一年夏天更贪玩的阿拉斯加棕熊幼崽不仅在当年冬天活得更好,而且在来年的冬天里能更好地存活下来。

  
这种玩耍的某些目的与解决心理问题无关。

  当马玩耍时,它们的肌肉力量会增强,而这种力量可以帮助它们生存。

  当狮子幼崽玩打斗游戏时,它们是在为真正的搏斗做准备,这将有助于它们统治狮群。

  当海豚玩气泡时,它们是在磨练迷惑和捕捉猎物的技巧。

  当雄性蜘蛛玩交配游戏时,它们练习如何快速交配,以便在其他雄蛛攻击它们之前离开雌蛛。

  不过,至少在哺乳动物中,玩耍不单单是某种老套行为的练习,就像钢琴家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同一段乐曲一样,当哺乳动物跟踪、捕猎和逃跑时,它们会发现自己处在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中。

  玩耍拓宽了动物的行为技能,使它们能够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换句话说,动物的玩耍创造了不同的行为,不管这种多样性是否立即有用,通过在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中玩耍,玩家为各种意外做好了准备。

  这种适应性也能帮助最聪明的动物解决难题,1978年的一项实验证明了玩耍对幼鼠的价值,在这个实验中,一些老鼠被笼子里的网眼隔开长达20天,使它们无法与同伴玩耍。

  在隔离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教会了所有的老鼠通过拉开一个橡皮球来获得食物奖励,接着,他们改变了任务,使老鼠必须把球推开而不是拉开,与自由玩耍的老鼠相比,缺乏玩耍的老鼠花了更长时间来尝试获取食物的新方法,并解决这一问题。

  

  科学家将这类观察更直接地与创造性联系在一起,玩耍可以“实现探索的作用,使个体能够摆脱虚假的终点,或称局部最优解”,而且“当困在一个隐喻性的较低高点时,玩耍可以通过活跃的机制从这个高点下来,前往更高的巅峰”,从这种观点来看,玩耍对于创造力的作用就相当于基因漂移对于演化的作用,或者热量对于自组装分子的作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充满创造力的人经常把他们的工作描述成“好玩”就不足为奇了。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因其玩闹的态度而受到过老板的斥责,他说:“我喜欢和微生物玩……打破常规,发现一些没人想过的东西,是非常愉快的。”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宣称,“玩乐的态度一直是我做研究的标志……除非你恰好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或者你拥有别人没有的设备,否则唯一的方法就是更大胆地去冒险。”

  当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时,他们得到了彩色小球的帮助,这些小球可以粘在一起,就像乐高积木一样。用沃森的话来说,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开始玩耍”,精神分析先驱之一荣格说得最好:“我们欠想象玩耍的债是无法估量的。”

  玩耍的一个特点是能暂停我们的判断,这样我们就不再纠结于选择好主意和丢掉坏主意,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在跌入不完美的低谷之后,爬上完美的顶峰,不过,玩耍只是达到目的的方式之一。

  做梦和走神

  我们在睡眠中所经历的梦境虽然没有玩耍那么刻意,但同样强大。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做梦比作玩耍,这并非巧合。皮亚杰的开创性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了儿童的成长过程,正是在梦中,我们的大脑才会自由地将最奇异的思想和图像片段组合成全新的人物和情节。

  
著名歌手保罗·麦卡特尼

  著名歌手保罗·麦卡特尼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歌曲《Yesterday》是在梦中,他不相信这是一首原创歌曲,随后数周,麦卡特尼询问了音乐界人士是否知道这首歌,结果没人听过。

  《Yesterday》后来成为20世纪最成功的歌曲之一,演出了700万次,并有2000多个翻唱版本。另一个例子是,德国生理学家奥托·勒维梦到了一个重要实验的想法,该实验证明了神经通过化学物质(我们现在称为神经递质)进行交流,并最终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

  即使在半睡半醒——心理学家称之为入眠期——的状态下,我们的大脑也足够放松,可以信马由缰地展开想象。在这种状态下,奥古斯特·凯库勒发现了苯的结构,玛丽·雪莱构思了她的标志性小说《弗兰肯斯坦》,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思维的放飞也具有类似玩耍和做梦的作用。据报告,96%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每天都会走神,而另外4%的人可能因为心不在焉而没有注意到。要量化一个人在做事情时走神的频率很简单,直接提问就行了,打断正在工作的人,问问他们在想什么,或者用手机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给研究参与者发一条短信,询问他们在想什么。

  当心理学家这么做时,他们发现,人们走神的频率高得惊人。大部分人的大脑在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里都在走神。

  走神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但也会产生实际的后果,让我们从负面后果说起。心不在焉的人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测试中表现较差,比如阅读理解测试,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在事关职业生涯成败的考试中的表现也更差,包括许多大学入学要求的学业能力测试。

  但是走神也有其有益的一面——至少对于训练有素的头脑来说是这样。事实上,许多关于爱因斯坦、牛顿和著名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这些人的奇闻轶事都说,他们在没有刻意钻研的情况下解决了许多重要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最好的主意是在淋浴时想出来的,这可以从阿基米德发现如何测量物体体积的例子得到印证(好吧,他是在浴缸里)。

  然而,除了阿基米德确实是在进入浴缸时发现水面不断上升而获得了灵感,其他人的突破则更像是“无中生有”。庞加莱就曾这样来描述他一生中在数学问题上没有取得成功的那段时期:

  

  “我对自己的失败感到厌恶,于是去海边玩了几天,想了些别的事情。一天早晨,当我走在悬崖上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简短、突然,而且几乎立即就能肯定,算术问题中的三元不定二次型变换等价于非欧几何中的变换。”

  在这些真知灼见到来之前,可以将这段看似空闲的时期称为“思维孕育期”。当我们在一个困难的问题上努力工作,却总是徒劳无功的时候,进行一些不需要完全集中注意力、要求较低的活动,比如散步、洗澡、烹饪等,就可以让大脑自由地漫游。当问题在思维中酝酿时,大脑可能会在偶然中找到解决方案。

  思维的孕育过程是无意识的,并且能增强创造力。在一项实验中,135名大学生参加了一项关于创造力的心理测试,研究者要求他们找出一些日常用品(比如砖头或铅笔)的不寻常用途。

  测试开始几分钟后,主持实验的心理学家打断了第一组学生,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不相关的任务:看一系列数字,然后分辨出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这项新任务并不需要太多的精力,但分散了学生们对测试的注意力,在被打断之后,这些学生继续进行创造力测试,而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比那些没有被分配新任务的第二组学生更有创造力。

  第三组学生同样被打断,但研究人员给他们分配了一项更困难的任务,需要更多的注意力,结果显示,他们的答案没有第一组学生那么有创意。因此结论是,要求不高的任务——简单到几乎不需要注意力,但难度又足以阻止有意识地处理问题——可以放飞思维,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果走神会影响创造力,那么它的反面,即在正念冥想中练习的注意力控制,就应该有相反的效果,包括好的和坏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例如,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可以通过减少走神来提高标准化学术考试的分数,然而,与正念冥想的人相比,不太专注的人在前面提到的创造力测试中却表现得更好。

  很明显,正如生物演化需要在自然选择和基因漂变之间保持平衡,创造力也需要平衡,在专注寻找各种有用的想法却苦无所得时,你还可以选择玩耍、做梦和走神,让思维漫游起来。

(责任编辑:张楠)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