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风采青城
助推呼和浩特构建“大文化”格局 四大亮点知多少?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作者:
时间:2017年07月21日 09:25

QQ图片20170721083650 

QQ图片20170721083754 

  如今,玉泉区五里营青城驿站成了周边居民喜爱的又一休闲场所;玉泉区图书馆设立的电子图书借阅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读者只需注册扫描,就可免费阅读到自己喜欢的电子书,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数字文化阅读需求。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由于呼和浩特市市级“两馆”(文化馆和图书馆)陈旧,9个旗县区“两馆”和其他文化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项,从而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通过新建、改造市级场馆、文化广场、建设“青城驿站”(300多个)等,完善了市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通过新建土左旗、托县、清水河县文体中心,实现了旗县区文化场馆跨越式发展;通过建成58个标准化综合文化站、816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入1500多万元为乡村社区配置设备,促进了基层文化设施提标升级。与呼和浩特市2015年提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前相比,目前全市人均占有公共文化服务面积提高了13%。

QQ图片20170721083805 

  伴随着第十八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第七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开幕式的举行,青城再一次被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所笼罩。四方宾客云集,感受着草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交融,也被这座首府城市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所吸引。17项文化活动、4项艺术活动,已经成为青城盛夏经济升温的助推器,直接带动了首府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QQ图片20170721084211 

  呼和浩特市着力打造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品牌,连续举办多年的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广场文化活动、“文化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火热开场,给首府群众和各地来宾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同时,土左旗的“敕勒川民俗文化节”、托县的“黄河旅游文化节”、和林县的“盛乐芍药文化旅游节”、清水河县“长城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的高潮迭起,从不同角度传播着呼和浩特独有的文化魅力。各类文化活动受众面也明显扩大,全年服务人数达到了230万人次,比创建前提升了11%。

  与此同时,各类舞台艺术精品也层出不穷,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大型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老牛湾》,大型二人台新编历史剧《刘统勋私访河口镇》、地方本土原创历史剧《君子津》,大型爬山调抗战历史剧《青山儿女》等,满足了群众对公共文化优质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软环境”建设。

QQ图片20170721083815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推出一项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建有传习、示范、培训、体验基地25个,拥有会员近万人,受益群众近百万人,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开创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的新格局。

  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为文化普及和带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呼和浩特市市本级文化部门现有文化专业技术人员600多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66人。呼和浩特市注重建设基层文化管理人员队伍,通过招聘录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等方式,充实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同时注重调动各类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全市现有1100多支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城乡文化艺术舞台,志愿者团体200多个、4000多名文化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文化专业工作者、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文化服务工作格局。

  呼和浩特各界文化人才共同努力,他们来自基层,更扎根基层,将文化惠民政策有效地落实在田间地头、工厂学校、社区军营,让呼和浩特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QQ图片20170721083827 

  借示范区创建的契机,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后,市委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全市已形成领导重视、财政发改人事等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市、旗、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有力推进、文化系统齐心协力建设、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创建氛围。呼和浩特市相继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关政策。各旗县区也结合实际,出台了一批提升公共文化管理服务的政策文件,弥补了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政策制定相对滞后的短板,为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