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风采青城
首府文化产业发展见证文化强市建设历程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作者:
时间:2018年12月18日 10:27

  文化基础设施免费开放、文化生活从单一到丰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序、文化自信逐渐增强、文化产业从弱到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市积极打造“大文化”格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高标准构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改革开放40年来,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目前,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博物馆4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民族美术馆1个、民族剧院1个、非遗展示馆1个、影剧院21个、青少年宫5个、工人文化宫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42个、农家(草原)书屋1009个、文化大院(户)60余家,覆盖市、县(旗、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依托广电总局公益影院建设项目,在市四区村(社区),我市已建成近80个社区影院,并逐步引入社会化运营和管理,统筹各方资源,提升体系末端设施的服务能力。

  呼和浩特市还加强小剧场建设,2018年完成7个小剧场建设。乌兰牧骑剧场、民族剧场、星光剧场、大盛魁大观园剧场、赛罕区民族小学剧场均已于2018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昭君博物院单于大帐剧场维修改造正在加紧施工,即将完工。乳都剧场预计2019年初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些剧场正在积极发挥作用,各类演出精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目前,呼和浩特市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均已实行免费开放;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均对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市文新广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建立免费开放经费监督机制,定期对免费开放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和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级公共文化活动场馆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

  高水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新华书店朗读者计划读书分享活动定期举行,得到众多读者追捧。

  “呼和浩特万场群众文化活动自2018年5月开展以来,截止到11月,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880余场,惠及市民群众逾1000万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库)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组委会办公室(下称“百人百组”办公室)官方发布的消息,这个数字也让所有组织者感到震撼。

   

  文化进社区走进团结小区,社区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美丽首府家园——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精品儿童剧目持续上演,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

  电影展映、红歌联唱、书画笔会、广场舞、健身操、非遗传习、文艺辅导……只要你喜欢,类别丰富的文化活动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以改善文化民生、提高全市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广泛带动、重点扶持、创新参与机制等方法,营造了充满活力的群众文化新局面。在全市大力实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吸纳文化能人、文化爱好者成为基层文化演出的主力军,这些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发现了文艺人才,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

  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是我市推出的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已建有传习、示范、培训、体验基地23个,组建不同类型的文化文艺组别63个,吸纳社会业余演出团体42个,拥有会员近万人。举办了“百姓民俗文化节”“民间文化艺术节”“春暖青城·爱在呼和浩特”等一系列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累计参与活动人数10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近百万人。从社区到乡村、从校园到部队,从歌舞艺术到书法文学,从百人到万人再到百万人,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显著提升了文化惠民效果,开创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的新格局。

   

  托克托县首届寻美·知性女人旗袍秀。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众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非遗的魅力。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一直是制约全市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些年来,我市建成不同规模的文化大院(户)60余家,通过政府主导,调动社会资源,对农村文化大院给予业务指导,并配送了液晶电视、调音台和音响等基本设备。目前已重点扶持托克托县北半球,和林县绿果果、郭天良,武川县王转桃4家文化大院。其中托克托县北半球文化大院通过两年来的扶持和打造,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十佳文化大院”和中宣部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为支持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多样的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我市建立起“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目前,呼和浩特市政府共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用于向文艺专业院团和社会文艺团体购买服务,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呼和浩特市还打造了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多年连续举办,不断尝试创新,为提升呼和浩特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城文化讲坛”“百姓文化大讲堂”等面向群众的讲座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一路推动政府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文化部门逐渐转变职能,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中,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选送的《爷爷们》因其幽默诙谐的舞蹈风格引发观众的阵阵喝彩。就是这支舞蹈,在之前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舞台上,凭借既有浓郁民族感又充满时尚气息的独特魅力,终于力压群雄问鼎“荷花奖”。

  这不是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第一次获此殊荣,从2011年至今,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已有两部舞蹈作品喜获“荷花奖”。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是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在原市属三家国有文艺院团的基础上改革成立的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成立以后,提出打造“在自治区位居前列”的国有文化企业的初步目标,并分五个阶段逐步落实。如今集团已开创了道路更为开阔、管理更加成熟、创作更具特色、市场更为广泛、惠民更重品质的新局面,以全新的姿态,展示了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和风采。

  从2013年至今,集团通过体制转换、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经营模式。集团通过实施精品引领战略,先后创排了以民族舞剧《马可·波罗传奇》《昭君》、晋剧《巡城记》、二人台现代戏《万家灯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节目,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7个、自治区级奖项 70余个、海外大奖4个,截止到2017年累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项目扶持资金2845万元。

  在主业夯实、剧目创作陆续推陈出新的前提下,集团发展的基础得到保障,开始在市场拓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对内对外两条腿走路,两个方向发展使民族文化走的路程更远、范围更广。

  2018年,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尽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我市将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上下功夫,努力构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力争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高质量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列为重大突破内容,通过组织实施“鸿雁悦读计划”“文化馆1+9联动”“文化惠民悦享卡”等,探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路径。

  为解决图书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呼市图书馆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合作,推出“鸿雁悦读计划”。我市群众不仅可以在各级公共图书馆借书还书,还可以在全市新华书店各网点及社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的自动借书机、流动服务车、“阅读共享书箱”等随时借阅图书。通过“你荐书、我买单”服务将图书的采购权放到读者手中,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鸿雁悦读计划”的推出正在有力推动我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呼市图书馆还与京东商城合作,读者在京东商城下单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快递员将书送到读者手中,在规定期限内读者将书还到就近分馆或网点即可,读者享受免费服务。与此同时,各类形式新颖的大讲坛、体验式活动、名家交流互动等都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依托市群艺馆和9个旗县区文化馆,我市建立了文化馆业务辅导和公共文化活动“1+9”联动机制。实现了群众文化业务辅导分级指导,同时对接群众需求,按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我市还形成了公共文化活动区域联动机制,市群艺馆牵头成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群艺馆(文化馆)公共文化艺术联盟,并在此基础上,与阿拉善盟群艺馆、南宁市群艺馆签订了《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合作友好协议》,积极开展跨区域馆际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