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风采青城
【原创】土默川上党旗红
来源:塞北风      作者:杨东升
时间:2019年07月01日 09:17

  “归化城!归化城!而今归化却无城。”这是82年前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采写《塞上行》时,对被当时称为归化城的呼和浩特市的描述。就他所见所闻,归化城内忧外患深重,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座坐落在土默川上拥有4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历经封建王公贵族统治、军阀割据和日本侵略者占领的沧桑,又地处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难怪范长江当年会发出这般由衷的感慨。

  土默川的希望在哪里?归化城的明天在哪里?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在思考,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更在上下求索。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时,就读于北京蒙藏学校的荣耀先等一批土默特蒙古族青年,就参加了这场运动。不久后,其中一些人回到土默川,宣传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后,各校学生立刻组织学生会举行座谈,5月下旬各校先后罢课,举行游行示威,宣传五四运动。此后,每逢五四,归绥各校学生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五四运动促进了土默川青年的思想解放。

  1923年秋,云泽(乌兰夫)、吉雅泰、多松年、奎壁、李裕智、佛鼎、高布泽博等一批蒙古族青年先后离开自己的家乡——土默川,怀着为民族的前途而求知的欲望,奔赴北京,考入蒙藏学校。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以及邓中夏、赵世炎等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先后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活动,着手培养蒙古族民族干部。1923年冬至1924春,他们当中的乌兰夫、奎璧、赵诚、高布泽博、佛鼎、康根成、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等许多人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蒙藏学校建立了团支部。不久,这些人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蒙藏学校建立了蒙古族第一个党支部,多松年任书记。

   

  这批“火种”很快散布在土默川和内蒙古,形成燎原之势,掀起了革命高潮。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多松年、乌兰夫等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开办了独具风格的内蒙古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7年3月,中共绥远地委和国民党绥远特别区支部联合发功了反对清丈地亩,反对开放禁烟,反对扣发善后流通券,打倒贪官污吏的农民运动,五六千农牧民及城里的工人、学生、市民会聚在归化城南的“孤魂滩”,举行大会,声讨绥远都统府及贪官污吏,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捣毁了归绥县地亩清丈局,向绥远都统请愿,迫使绥远都统答应示威者的全部要求,斗争取得了胜利,史称“孤魂滩”事件。

  在土默川清水河县的老牛坡还建有内蒙古最早的农村党支部。老牛坡地处连接绥南和晋西北的重要要道,抗战时期,这里经常有党的工作人员经过。1937年10月这里成立了晋绥边区特委,组成了晋绥边区抗日领导核心,从此后,老牛坡成了八路军开赴绥南,奔赴大青山抗日前线以及返回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秘密通道。

  1936年9月,共产党员潘密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回到老牛坡秘密开展地下工作。1937年,潘密已发展了潘高、郭存元、王喜玉、潘安生、周栓等入党并秘密建立了党支部,这也是我党在晋绥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老牛坡党支部一建立,就迅速组织和发展革命力量,先后在周边村庄发展了十多名党员,成立了三支抗日游击队。老牛坡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40多名,输送39名青年参加军,其中13人在战斗中牺牲。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老牛坡党支部还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

  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土默川,归绥市沦陷,土默川共产党人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李森等组织领导了蒙汉抗日游击队。1938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8月,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和师直一个骑兵连组成大青山支队,会同太原成成中学爱国师生组成的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等约2300余人,在李井泉、姚喆等率领下,从山西五寨出发,挺进绥远敌占区,突破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于9月初到达大青山,同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从此,土默川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中,许多蒙汉优秀儿女与日伪军展开浴血奋战,血洒疆场。

  
多松年雕像

  
乌兰夫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默川各族儿女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把旧中国那个满目疮痍、贫困落后的塞外消费型边陲小城,建设成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今日的呼和浩特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中国乳都”“塞外电都”“云计算产业基地”等,越来越令人瞩目。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撒热血,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也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大踏步地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斗!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