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头条
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e针见血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时间:2017年04月24日 09:02

  “垃圾是个大杂烩,扔前请你分分类;分清几种垃圾桶,仔细分类可利用。”这是一首关于垃圾分类的童谣,在学龄前小朋友中广为流传。然而,尽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但其执行现状却不容乐观。

垃圾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一个日常生活的选项,以后将成为广大居民的必修课。

  1、观点: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垃圾分类不是个新鲜事,却是个头疼事。小区里的分类垃圾箱都布好了,免费的分类垃圾袋也发到了居民手中,电视里的公益广告也反复播出,可效果就是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一些专业人士往往把责任归咎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指责人们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就是懒得做,这让普通群众感觉有些冤枉。这些年来,从空气质量到水资源,从绿色出行到绿色家居,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都纷纷表示,如果垃圾分类能更好地保护环境,谁又不愿意呢?

  举个例子,在一些曾经推行过垃圾分类的小区中,居民已经养成分类倒垃圾的习惯。可是垃圾运输车一来,会把已经分类的垃圾一起混装,最后还是传统地统一处理,这就让此前一切的宣传、努力都白费,也大大地伤害了人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就说明,要做好垃圾分类,下游的工作往往比上游重要。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吃饭,都习惯找外卖点餐。一份外卖送来,外包装是塑料的,属于有害垃圾;筷子是木头的,属于可回收垃圾;吃剩的食物又属于易腐垃圾。可居民家中,很难在餐厅中同时放3个分类垃圾桶。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是不是该在楼道里放上分类垃圾桶,由专人去清理?这样的细节问题很多。

  所以,要推行垃圾分类,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举手之劳,而是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换位思考,认真考虑如何能让分类变得简便易行,抓住“要点”,才能让人们养成新的扔垃圾的习惯。

  (据凤凰网  )

  2、观点:“强扭的瓜也甜”

  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不难看出,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挺在前面”,这既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又是从根本上保障垃圾分类落到实处的关键。因为只有法律法规才能赋予城市“强制分类”的权力,只有严格务实的标准才能让分类对“标”进行下去。并且,开放立法和制定标准的过程,也是群策群力的过程,体现民意和集中智慧的过程,重新认识生活垃圾及其如何处理的过程。这将有利于普通市民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生活垃圾分类,“强扭的瓜也甜”。卡特琳·德·西尔吉在《人类与垃圾的历史》一书中,记录了一位法国作家如此概括垃圾对巴黎的危害:“在主要街区,腐臭的垃圾使鲜花凋谢,使美女面色苍白无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同身受,垃圾强制分类的“今天与明天”,或许有一时的不适应与难配合,但这种改变是城市卫生与文明的客观要求;改变的过程可能有些痛苦,但改变后的结果则是美丽的,而这份美丽属于整个城市,属于每一个市民。

  无论是强制性,还是引导性,抑或是两者皆有,都是给生活垃圾一个更合理的安身之处,让其不再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垃圾”,不再成为城市文明道路上的“垃圾”。(据光明网)

  3、观点:需要创新治理思维

  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进课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对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在社区,也有必要让环保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进来,督导人们垃圾分类。这也是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垃圾分类还需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善。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台北市在世纪之初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就是考虑到人们承担垃圾处理费时的“节约心理”。同时,乱丢垃圾者往往会被处以重罚,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以及鼓励市民举报的政策,让乱丢垃圾者无所遁形。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把会烂的垃圾丢进去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一些城市小区,居民们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其积极性,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权益的托管人,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基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现有的社会环境,构建全过程、多环节的垃圾分类工作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

  (据人民网)

  @若所:支持垃圾分类!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想更好地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杨柳絮:推进垃圾分类,我觉得首先要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只有让市民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才能准确分类垃圾,否则,再好的制度设计都将是镜中花水中月。

  @雨丝甜蜜:实现垃圾分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方案》出台,各地会更加重视垃圾分类的实施成果。只有意识到位与制度严格相互配合,《方案》才能起到根本作用。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