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网首页
头条
朋友圈刷屏"打卡"文化 这事你咋看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作者:
时间:2017年05月24日 08:58

朋友圈打卡 

朋友圈打卡

  “早起签到第15天”“舞蹈打卡第9天”“幼儿园亲子共读打卡第36天”……

  从早起、运动、阅读到减肥、睡觉,各种项目“打卡”蔚然成风。坚持打卡是为了赶潮流,还是真管用?对此,专家表示:打卡培养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是好事,但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不能流于形式,应付差事。

  被捆绑是一种受罪

  最近,市民云女士每晚都要陪不到3岁的女儿萱萱完成一项家庭作业,就是用手机录下女儿练习脱衣服、穿衣服、叠衣服、自我介绍等视频,发在亲子班微信群中,她已经坚持了9天。

  跟云女士一样,市民李女士也在陪儿子赛赛完成类似的家庭作业。“我们这个是要拍孩子和父母亲子阅读的照片,时间更长一些,要86天,也需要每天在微信朋友圈打卡,这样可以方便幼儿园老师检查。”

  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过类似的打卡活动。可在不少家长心中,这些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打卡活动逐渐成了一种负担。

  云女士说,老师没要求固定的录制时间,但因为白天要工作,只好每天晚上录。“下班回家做饭、吃饭、收拾洗漱完毕已经将近9点,孩子每天大概9点半左右睡觉,还不到3周岁的孩子犯困的时候容易闹觉,会不配合录制,这样反反复复不仅影响情绪,还影响孩子正常的作息习惯。”

  云女士告诉记者,亲子班培养的这些技能孩子很早就学会了,打卡这种形式不仅捆绑了孩子,也捆绑了家长。

  事实上,打卡这样的行为,不只是给孩子的任务,在成人的生活中更是丰富,睡觉打卡、读书打卡、健身打卡……不知从何时起,“打卡风”四起,逐渐弥漫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打卡形式多样

  昨日,记者调查发现,打卡活动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一些机构或者学校组织的任务性的打卡,或通过打卡积分、打卡领礼物等方式吸引成人或孩子参与;二是网上流行的分享式打卡,成人或孩子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型加入其中;三是随意打卡,写几句话,为自己的坚持留下点痕迹。

  打卡是否管用大家怎么说

  坚持打卡是否真的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记者在多所学校、幼儿园走访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短时间打卡还能坚持,长时间的打卡逐渐成了完成任务。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只是最开始热情高,后期基本上全靠家长督促,有时纯属为了打卡,学习变成了作秀。

  “打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坚持习惯,却逐渐变成了炫耀的一种手段。市民耿女士说:“很多朋友健身吃饭打卡,拍摄的重点却成了身上的名牌首饰或名牌衣服,这样的打卡俨然变成了一种炫富。”不仅如此,个别好面子的家长在给孩子拍视频前,还会把家里布置一下,甚至孩子的衣着、发型也要整理一下,让打卡的本意变了味。

  专家:去除功利性,营造良好氛围

  内蒙古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孙雅智说,好的习惯还需接受良好氛围的熏陶和长期的坚持。

  孙雅智表示,打卡的初衷是好的,但或许有的打卡形式只是一些机构的炒作,而很多人参与时并不清楚自己参与的目的,只是跟风或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逐渐成为一种形式。“很多人感觉被打卡‘绑架’了生活,有人是‘被动’绑架,有人是主动‘绑架’。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弄清楚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卡,打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如果打卡给生活带来了困扰,影响到其他领域,那么这项活动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孙雅智建议,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读书还是运动,能真正体会到乐趣,汲取到知识就是有益处的。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 编辑信箱

凯风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60054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559号